经过了忙碌的九月推免,各位保研er也成功顺利上岸!在等待深造生活正式来临期间,不少保研er会率先开启联系导师这一篇章。研究生导师制无疑是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强大纽带,与导师的沟通交流更是是未来深造幸福指数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对于不善沟通交流的“社恐”保研er来说,如何联系心仪的导师让人困惑不已,导师的突然对话更是能让人“命悬一线”。今天老师就和保研er分享一些与导师沟通的建议、技巧~
保研上岸后要不要联系导师?
对于前期已与导师建立联系的保研er
这类保研er要及时联系导师,向导师报喜,说明已经正式被院校拟录取接收的情况。在此情况下,保研er还可以提前与老师进行沟通、较早展开学术训练、又或是尽早进组帮导师处理相关事宜。当然,如果保研er不想过早进组或开展学术训练等,就单纯向导师报喜即可,静待导师安排、无需主动提及提进组~
如果保研er大四期间有其余安排,暂不想接受导师的进组邀请,老师建议保研er可以采取以下措辞婉拒。
诚恳感谢
首先,保研er需对导师的邀请表示感谢,并感谢老师的认可和关心以及导师在学术生涯中的指导和支持。
提出理由
明确表达自己目前的情况、大四期间安排等,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安排/这个安排为什么适合自己的发展。
以参与日常实习为例,保研er可向导师说明目前已于/计划于XX企业预计展开长达X月的实习,因毕业实习要求/后续职业发展规划等原因选择在此时实习……提供充分的理由可以让导师更好地理解你的决定。
提供替代方案
如果可能的话,保研er可以提供一些暂不进组的替代方案,如:在周末期间投入实验室/课题组研究、进行帮忙;结束当前实习或其他安排后进组等,以便导师能够理解保研er的需求并支持保研er的选择。
保持礼貌和尊重
在保研er婉拒导师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礼貌和尊重,避免伤害导师的情感或引起不愉快的交流。
总之,在婉拒导师的进组邀请时,保持真诚、坦率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保研er还需尽可能提供充分合理的理由和可行的替代方案,以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对于意向在深造期间获取学术成果/职业规划系学术导向的保研er
对于该部分计划发展为学术型人才的保研er,提前联系导师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虽然很多学校名义上是开学进行导师双选,但是一般而言大牛导师的名额会较早被占满。双选的时候,大多是给那些还没有选上导师的同学选择导师的机会。因此老师建议保研er们在广泛搜罗信息后,尽快着手联系心仪的导师。
对于以企业就业导向的保研er
一般而言,读研后投身企业就业,企业招聘偏向实习经历丰富的同学。所以保研er需要在研究生期间既完成课业又要丰富实习经历。因此老师建议保研er事先了解好导师们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允许学生参与日常实习、无较重科研任务安排、无严格学术要求的导师,先下手为强。研究生期间才能真正为以后的发展道路做铺垫。
对于计划享受研0生活/读研期间院校学术要求较低的保研er
对于该部分保研er,那么事先选择、联系导师就不会显得那么重要,保研er也规避了在大四期间被研究生导师安排学术任务的风险。保研er未尝不可有效利用好这段“gap year”探索自己想做的事情、好好享受生活,以更好的迎接次年的研究生生活。
事前准备:全面了解并及时联系导师
作为一名准研究生,“保研上岸”只是保研er们新旅程的起点,选择导师则是保研er在研究生生涯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而不少保研er在准备联系导师期间,不知如何着手了解导师、联系导师,生怕联系到的导师不适合自己、个人目标与导师培养方式冲突……老师建议各位保研er在正式联系导师之前,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全面了解导师后再做选择~
01、导师研究方向及研究方法
保研er务必尽早明确导师的研究方向、方法,导师的方向基本决定了保研er后续的研究方向,而保研er如果在不感兴趣的领域“煎熬”,特别是对于有些有读博打算的同学,不喜欢的领域可能直接影响个人成果产出。一般老师挂在个人主页的研究方向仅供参考,因此保研er还可以去网络上检索一下该导师最近两年发表的文章,看看这个研究方向是否是你感兴趣的。
02、导师项目情况及学术背景
对于部分意向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的保研er,还可以留意导师的项目情况和学术背景,毕竟导师的科研情况直接影响了保研er所参与的科研项目情况、科研经费情况等。
一般而言,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为一类项目,如果意向导师有过数次拿国自然、国社科的经验,那么保研er应该不必担忧研究生没有项目做或是经费不够充足的问题了。
03、人品及指导风格
相信保研er能够从身边或者网络上了解到很多神仙导师的学生分享分享自己的读研日常;但同时,也有许多人的研究生生活过得并不顺利。
老师建议保研er提前做功课、提前联系神仙导师,可以通过贴吧、论坛、博客去查一查导师相关的口碑情况,尤其是往届学长学姐对于导师的评价情况,以选择合适的导师。这样一来,保研er能够避免踩坑遇到压榨剥削学生的导师、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掉遇到人品欠佳的导师的可能性,也留了充足的时间进行二次选择,确保选到心仪、合适的导师。
04、注意事项
如何获取导师联系方式
学校、学院官网
通常学校官网或学院官网会有导师介绍板块,一般而言,院校官网都会有每个在职在编老师的介绍,如“导师风采”等,一般会包括生平经历、研究方向、代表著作和论文、联系邮箱等信息。
学术网站、论坛
此外,保研er还可以在中国知网、万方期刊网、web of science 以及一些集成平台(Google 学术)等,以导师及院校名称作为关键字,搜索导师近 1-2年发表的论文,既可获得导师的电子邮件,亦可以归纳总结出导师的研究方向。
联系导师步骤及邮件模版
一般而言,在获取了导师的联系方式后,老师建议保研er通过发送邮件联系导师。邮件联系相对正式,不像短信、登门、电话等具有打扰性,此外,在邮件中保研er还可以尽量详实地介绍自己。
而在具体的邮件撰写中,保研er邮件开头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如学校、专业、保研情况等,邮件正文一般言简意赅介绍自己和来意即可。随后先介绍一下科研经历,在邮件中表示对老师的科研方向感兴趣,有意于读研期间参与相关研究及科研训练,并说明自己后续的职业规划(就业导向或是学术导向,若是学术导向:可说明个人也有志于长期投入该领域研究),一般联系导师都是以这样的理由开头。并在附件上附个人简历、个人陈述,如果老师对你感兴趣,会下载附件进行查看的。
事中控制:高效沟通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进入研究生阶段可以说是保研er追求学术梦想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在这段学术旅程中,与导师的高效、良好沟通关系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许多保研er在与导师沟通时“社恐”加倍,感到困惑,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应答。以下是老师准备的几点建议,帮助保研er们与导师建立有益的沟通桥梁。
01、理解导师角色,克服“社恐”心理
交流对于“社交达人”来说小事一桩,但对于“社恐”的保研er来说却“难上加难”,保研er应该尽可能尊重和理解导师的角色,克服对导师的社交恐惧心理。导师在研究生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保研er的指导者和学术上的领导者。与导师交流之所以让保研er感到紧张,往往源于对导师权威感的顾虑和个人能力的怀疑。
一方面,保研er们应意识到导师是为了帮助自身成长而存在,其更注重保研er的进步和成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担心表达能力和学术素养不够,然而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交流,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
因此,保研er要保持尊重和谦虚的态度、积极主动与导师进行沟通,分享自己的学术想法和困惑,听取导师的意见和建议,以迎来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02、告知个人学术目标和需求
在保研er与导师展开正式沟通、又或是参与课题组工作之前,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研究兴趣和目标,以及对导师的期望。在与导师沟通时,明确告知导师个人的学术目标和期望、以及需要导师提供怎样的帮助,与导师共同制定清晰的研究计划和目标。如果个人需求和导师期望及需求发生矛盾冲突(如保研er想要去实习,但是老师想要保研er做科研),则需要保研er与导师进行充分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解释XX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给出解决方案。
例如在遇到实习和科研相冲突时,可以和老师沟通未来规划及实习的重要性,并确定科研和实习的时间安排,避免两者相互干扰,可以将科研作为首要任务,每周保留一些时间进行实习,或者在暑期等研究阶段有科研突破后,再将更多时间投入实习中。
与此同时,保研er还可以向导师展示如何将实习经验与科研相结合,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双方的互补优势。保研er还需要认识到导师的指导风格和工作习惯,适应导师的要求,与导师形成默契和合作关系。这样可以更好地与导师讨论和规划保研er的学术道路,确保双方在研究方向、项目计划等方面达成共识。当然,如果在充分沟通后还是达不到共识,还是应该尊重导师意见,以顺利毕业为主。
03、保持积极的沟通与反馈
此外,老师还建议保研er与导师建立持续的沟通渠道,保持积极的沟通与反馈。为了个人的学术发展,保研er要定期与导师进行讨论,及时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和成果、向导师展示自己的研究进展,并寻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导师的指导和反馈要持开放心态,接受批评并加以思考和反馈,及时做出调整。保持与导师的良好互动、建立开放而积极的合作关系,这将有助于保研er更好地发展和成长。尤其是在重大节假日期间,保研er更是得注意礼节,不要忘记积极地向导师发送“高情商”祝福语,并且措辞一定要诚恳,不能在网上复制粘贴敷衍了事~
04、主动寻求各类资源与机会
对于部分有较高学术追求的保研er,在与导师的交流中主动的寻求学各类(学术、就业等)资源与机会,既是为自我提升扩宽了渠道,又能在导师面前刷一波印象分。绝大多数的导师都喜欢真诚、求上进、有想法但也能听从安排的学生,在与导师的交流中,保研er可以体现出自己对其方向的兴趣,还可以体现自己的专业素养,但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低,让老师感受到保研er是专业素质过关、态度谦逊的学生。
老师建议保研er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尤其是加强在学术活动、校内外实习/工作契机的互动和交流,保研er能获得跟随导师参加学术会议等活动等机会,了解和接触到优质的实习/工作机会等,保研er可以主动寻求导师的资源帮助,全方面拓展自己的视野和人脉关系。
注意事项:与导师积极互动的沟通技巧
01、规避可能的交流雷点
一般而言,导师均年长于保研er,甚至部分导师的年龄与保研er的长辈相当,因此,在沟通表达上更需要注意分寸。一方面,保研er在与导师交流时需要时刻把握说话的分寸感,即便是遇上好讲话的导师,也应当尊重老师身份,万不可目无尊长,讲话没大没小又或是对导师评头论足。
另一方面,保研er需避免讲话过于个性,尤其是在不知道导师脾性和偏好的情况下,“过于个性”不仅会给导师留下不太好的印象,而且还有可能因此而被你心仪的导师拒绝。此外,保研er在日常与导师的沟通中还需时刻重视导师消息、做到事事有回应,避免敷衍回复导师,大大降低导师对个人的印象分。
02、善用表情拉近距离保持同频
随着系统表情包含义的不断演变、内容不断丰富。尤其是大多数导师的表情都来源于系统自带,在此情况下,保研er也不妨启用部分系统小表情,诸如“微笑”“大笑”“加油”“鲜花”等拉近与导师的距离。当然也有一些年轻的导师会使用比较“有意思”的表情包,这时,采用系统自带的小表情多少有些不合适。
所以,保研er在面对不同习惯的导师时,老师建议保研er跟紧导师步伐,与其保持一致的风格、与导师拉近距离保持同频。值得注意的,在遇到部分不好文字回复或是需要调解沟通氛围的时候,发送适宜的表情包亦是保研er们的不二之选。
03、沟通可以事先记录说辞
对于部分不善于跟老师沟通或是顾虑表述不清楚的保研er,老师建议在跟导师展开沟通前(尤其是面谈、线上会议等直接沟通时),事先记录好个人说辞,一方面,避免因为紧张造成表述不清、遗漏措辞,另一方面,事先准备好明确的沟通内容,并将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和见底优先提出,帮助保研er的表述更加清晰、有条理,以帮助导师更好地接收和理解保研er的表达。
写在最后
联系导师是迈入研途的关键一步,与导师的高效、良好沟通是研究生阶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不善于沟通的“社恐”保研er来说,刚开始与导师交流可能都会做许久的心理建设,但随着沟通方式、技巧的掌握,相信保研er与导师的交流也会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最后,老师祝每一位保研er都可以联系上自己心仪的导师,积极搭建与导师良性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