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的国际学校项目怎么样?

近年来,中外合作办学成为国际教育的热门办学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我国已发展近三十年,数量已经达到了400+,这些项目广泛覆盖了全国近30个省市。

然而,仅在2014年,我国就有34个高中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被叫停。那么,这种办学模式到底是强强联合还是鱼龙混杂呢?发展至今,这种办学模式暴露出了哪些问题呢?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

1995年,政府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肯定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形式,是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补充。同年大连市教委和辽宁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了大连枫叶国际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在教育部备案的民办中外合作办学国际高中。

2000年,南通市第三中学开设了“中澳英语实验班”,成为我国最早的普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同时也开创了公立普通高中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先河。

自此,我国高中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到2015年末,我国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数量达到435个,比2009年末增加1.35倍。其中,中方教育机构覆盖到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范围内,外方教育机构扩大至18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荷兰、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英国、韩日等国家。

不可否认高中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确实带来了一些显著的优点,它不仅为众多学生提供了新的升学路径,而且也有助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国内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做到强强联合。

比如北京人大附中的ICC项目、上海的七宝中学与美国纽约市德怀特学校合作创办的上海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虽然这两所学校的办学模式不完全相同,但都旨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并最终促进我国高中教育逐步与世界接轨。

然而,尽管高中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进入以质量提升为主的发展阶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快速发展下暴露的短板

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中外合作办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但目前在部分普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给合作办学质量带来挑战。

一方面,一些外籍教师虽然持有资格证书,但在实际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教学质量不稳定;另一方面,外籍教师流动性大,给学校的运营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扰和不稳定性。同时存在部分教师从校外培训机构招聘而来的现象,缺乏教学经验以及对引进课程和教材的了解程度不足,也影响了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

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和外籍教师流动性大,成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国内外课程体系开设比重不均

尽管国际课程不断推动我国国际教育的发展,我国在高中阶段的国际课程准入标准、地区条件评估标准、机构的能力评估标准、课程办学质量的评估标准缺失等方面的制定上比较缺乏。

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初衷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定位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同时其还肩负着高中教育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的重要作用。课程方面,中外合作办学既要引进国际课程和教材,又要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开设普通高中课程。而在办学实践中,不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存在着办学主导权错位、国内课程比重不足等挑战。

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课程基于升学导向或成本限制等,所设置的国际课程科目主要集中于与升学密切相关的科目和内容,只重视引进课程和外语课程的学习,存在压缩我国普通高中必修课程的现象。这样的培养结果尽管一方面打开了学生的“世界眼”,却忽视了塑造学生的“中国心”。

此外,部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存在国内课程和国外课程两套课程体系并行和交叉重复的情形,课时总量多,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业压力。

如何全面做到强强联合

基于上述问题,新学说认为,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下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政策法规

为了引导、规范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尽管近几年国家也采取了一些宏观调控措施,制定了相关法规,建立了质量评价和监督惩罚机制。如仅2014年,我国已经有34个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停办。

但从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来看,这种监管在一定程度上也只是追惩性的事后监管,缺乏从入口审批到办学过程的各类监管和正确评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规定了申请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教育机构应具备法人资格以及资金、实物、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等办学投入的严格规定,但并未对教学质量、教师水平等软实力方面进行硬性规定,这需要得到优化。教师教学是学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相关政策法规应加强对这方面的审查,从源头上遏制相关问题的发生。

教育教学目标精细化与全面发展

高中阶段中外合办项目和机构制定各项教育教学目标需要更加精细和全面。虽然学生的升学问题是学校必须关注的重要方面。但同时也应该明确,升学应该是水到渠成、自然形成的结果,而不是刻意追求的目标。为了避免陷入“唯升学论”的误区,学校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未来社会所需的关键能力和素质,如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以帮助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

打造中西合璧的课程特色

高中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应深化课程体系研究,积极开展中外教育交流,挖掘和发挥国际课程的全球视野、现代理念和核心元素,同时注重中方课程的价值导向、文化认同和国民素养的培养,以实现更为深入的国内与国际课程体系的有机融合。

这种融合将有助于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和效益,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国际化发展。

目前,广州市已在探索普通高中引进国际课程的认证和准入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国际课程的年度检查,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地理四门国家核心课程教学和监督。这无疑将提高国际课程的准入门槛,强化中国高中课程的监管将保障普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不偏离“立足本土、中西结合”的办学本质。

火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强强联合还是鱼龙混杂?

图源:广州市教育局

广州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兼顾国际先进经验与本土优势的中外融通课程体系,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课程开发体系,推动国内教育发展。

成功学校的经验分享与行业推动

不少学校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成为中外办学领域的佼佼者,这些学校的成功不仅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同时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为推动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发展和进步,成功学校应定期分享他们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学生管理等多个维度的经验和知识。这些分享可以为其他学校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使其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进而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管理水平。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关于低龄儿童英语高频词学习的卡片、图书、APP和网站推荐

下一篇

2024赛季UKChO竞赛报名及辅导课程开启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