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问,就是有机人名反应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被大家所认可并最终确立的?
这篇文章以Mukaiyama水合反应为例,试图以小见大,或许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本人水平有限,难免管中窥豹,如有错误,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Mukaiyama水合反应是Teruaki Mukaiyama(向山光昭)教授在1989年报导的一种钴催化的烯烃水合反应。反应以Co(acac)2为催化剂,O2为氧化剂,PhSiH3为还原剂,可得到Markovnikov选择性的醇。反应式如下:
事实上,以Mukaiyama命名的反应中,更被人熟知的是Mukaiyama羟醛反应。这里选取Mukaiyama水合反应为例纯属个人最近兴趣使然,但我想道理相同,故例子不再做更改。
我们首先在scifinder中输入Mukaiyama hydration进行搜索文献,以时间倒序排序。可以看到第一篇是1994年Synlett上的一篇全合成文章,但用语为Mukaiyama's hydration, 这也是引用别人工作时的习惯表达方式。
正式以Mukaiyama hydration命名的是1995年的一篇JOC上的全合成文章。其实跟第一篇文章的通讯作者一样,都为Masahide Tanaka和Takeshi Wakamatsu。随后涉及该人名反应的两篇都是出自该课题组。通过在chemistry tree上以及其他途径简单查询,并未发现他们与Mukaiyama教授有师徒关系。
直到2009年,Baran组在一篇专利上使用Mukaiyama hydration,成为自该人名反应提出以来首个非日本组使用的课题组。接下来,特别是2019年开始,这个人名反应被许多人频繁提及和使用,包括Ryan A. Shenvi,秦勇,Armido, Studer,Erick M. Carreira等在化学领域有影响力的课题组。
从以上可以大致看出,一个人名反应,首先要由别人提(当然前提是这个反应很有用),最好是反复提,然后被大牛使用,这样就会带动更多的业内专家使用。如此,一个人名反应就会逐渐得到建立人名反应词条的人注意,后面就会逐渐被大家认可和熟知。确立步骤大致如下(当然这或许只是一种传播方式,仅以此为例感性认知人名反应确立过程,不必太过较真):
其实,Mukaiyama水合反应尽管事实上已被业内所认可,但由于影响力有限,一些比较出名的人名反应网站或书籍并未收录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