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始做科研?如何找第一份科研?

最近来咨询的大一大二同学,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时候开始做科研?如何找第一份科研?

大家的困惑也大同小异,比如:

还没学多少专业课,教授会理我么?

专业方向还不确定,科研找什么课题组呢?

要不再等等,这学期先把语言考试准备一下?

……

但其实,搜集信息、联系教授、套磁、找暑研……操作上都并不难。真正难的是突破种种“自我设限”的想法,在行动中实现一步步进阶。在这篇文章里,我们搜集了多位机构学员做科研的经历。

他们刚开始也有和大家类似的困惑,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迈出第一步,又是如何一步步深入、找到自己的方向、并最终申到梦校的。

01 Lois

北京大学 心理学&经济学

GPA 3.58,TOEFL 113,GRE 327Brown和Yale暑研,牛津夏校

Offers:

Cornell University PhD i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UIUC PhD in Cognitive Neuroscience

大二加入机构Lois高中就对心理学感兴趣,考入了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后,也就早早决定了要申请海外PhD。但她迈出科研第一步并不顺利。

最大的阻碍是:她一开始搞不清楚自己对心理学到底喜欢什么、具体能研究什么,因此对做科研一直是观望的状态。大二加入机构后,Lois跟机构一起把探索研究方向和积累科研经验同步推进,不再在纠结中浪费时间,也不再害怕“不相关”的尝试。

转变思路后,她申请去Yale、Brown做暑研、参加牛津的夏校、体验了4个不同的心理学小方向,最终确认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如愿申请到了康奈尔的PhD。

Lois说:

我当时在PKU自信心其实很低,因为恐惧,错过了学生会、社团之类的活动,对自己的未来计划也停留在空想。

但是FUN(BBY从大一到申请季前的辅导项目)帮助我迈出走向舒适圈外的第一步,培训师鼓励我去参加活动,报名双学位,申请暑期学校,持续每周去组会然后才进组做实验(实在是有点考验一个自信心不太足的本科生hh)。

BBY对我很大的帮助,就是push一个犹豫不决的人去行动、并在行动后进行思考,最终帮助我确定继续走心理学的道路。

更多Lois的故事:比高考填志愿和选专业更复杂的事:选择去海外读博

02 SZ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物理专业

GPA:3.91/4.0,GRE: 324+3,T: 106GRE Sub (Physics) 满分

Offers:

Cornell University PhD in Applied Physics (Fellowship)

UIUC PhD in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ellowship)

大二加入机构SZ的情况和Lois类似,一开始不清楚在庞大的物理学范围之下,从凝聚态、核物理到理论物理,到底应该怎么确定自己的方向。加入机构之后, SZ通过申请全世界各地的科研,把几个方向都认真体验和排查了一遍,明确了自己的细分领域。

SZ经历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因为要申请PhD,就把时间经历限制在只能做科研,因为他是一个喜欢与人交流、兴趣广泛的人,机构也鼓励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去做精选班长,去广泛阅读等等。

机构始终强调:申请只是每位同学人生的一部分,过好自己的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顶尖科学家也需要生活的滋养。后来SZ申请暑研拿到Yale,跟当时带他科研的PI相处得非常好,老师发现SZ不仅科研能力过硬,也是一个有趣的人,就推荐他去见了其他的导师,开始了面对面套磁,甚至他的UIUC Offer就是这么来的!

SZ说:提交一份很亮眼的申请材料当然可以确保收到一些相当不错的Offer,但不对自己有着透彻的了解则很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项目或学校。

我曾经的思维模式,夸张些说是在就业和升学方面没有考虑过物理之外的事情。但在一次次的Workshop中我听到了背景不同的人对我的过往的评价。从中,我最直接的收获是,在评价自己时开始考虑物理之外的各种能力和性格在我申请和未来生涯中的重要性。

比如,我喜欢和各种人交流,因此对知识的交流和同人的互动在我的科研和申请中占了较高的权重。也因此,在进行文书撰写时,我所经历的学生工作以及其作为一个实验室成员时可能发挥的作用占据了不少篇幅。

03 太白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

GPA: 3.8/4.3,T: 106,GRE: 322+3.5

Offers:

Virginia Tech ISE Ph.D US News专排第4

UT-Austin – ORIE PhD 运筹&工业工程

UPenn – MSSE系统工程

Columbia – MSOR运筹

大三上加入机构

太白的情况属于:一开始对自己做科研的能力没信心,甚至在大四前从来没有考虑过读博士——她觉得自己的数学不太好,缺乏做好研究的最关键的基础。大三加入机构后,她在workshop里系统分析了自己的数学成绩、过往经历,发现自己虽然数学成绩一般,但是有很强的从零到一建立一个体系的能力,而且对此类事情非常乐在其中。

后来随着科研、实习的尝试,她进一步明确仅仅读一个硕士不能满足她的目标,于是从大四开始临时转申博士。后来她拿到offer也可谓“奇迹”——通过一次面试就打动了教授,把无奖学金的AD,变成了老师提供funding的offer。

太白说:

在大三上学期开始的时候与BBY签约了……我第一次好好去梳理我是个怎么样的人,我喜欢怎么样的学习方式:

我希望对某一方面,从知识基础到应用,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仅仅是面面俱到却都只是略知一二。

我大学以来数学卷面考试的成绩都不太理想,可能是由于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变化导致最后考试的发挥随机性比较强。

我很喜欢做课程设计,这类课程的成绩一般都比较高。我享受带着一个团队去解决其中的一个个困难,一步一步踏实做下来去力争最好的结果。

把这些厘清楚以后,一切变得清楚了很多:

在战术上要分清轻重缓急,先保证课程成绩,以及项目的完成,等到了寒假有整块的时间再去深入学习预测这块内容。

我这种对于知识结构的体系性需求,做课程项目的能力与感受,以及我的性格,其实是很适合做研究,做博士的。

4 Nina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专业

GPA: 3.7/4.0,T: 103,GRE: 325两段科研,两段实习,一个美赛

Offer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Industrial Engineering & Operations Research

Columbia University

大三上加入机构Nina的情况和前面几位同学都不一样,她在开启做科研这件事上没有太多阻碍,一开始也有过读PhD的想法,但是大一大二尝试了两段科研后,她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长期做科研。但是,她又不希望浪费自己的工科背景,转纯商科似乎也没有明显的竞争力。

这种在尝试科研之后,发现自己更适合读master、甚至转专业,也是很多同学会遇到的困惑。大三加入机构之后,她很快找到了一个宝藏专业:工程管理——既是跨入咨询行业跳板,又不浪费自己的工科背景,然后在机构辅导下,一步一步找到了管理咨询的实习,越来越坚定了信心,申请时自然而然拿到了一众顶尖offer。

Nina说:

我大一大二做了两份科研,大三才开始做第一份咨询实习。

一开始找实习很担心,真的不知道怎么找,不知道怎么体现自己,也没有任何professional经验。还好有培训师Linda一起走过一开始找实习的艰难时期,帮我改简历,教我方法做职业方面的research,也建议我多和行业内的人聊聊,因为当时我是奔着咨询找的。

我大三的侧重点都在实习上,做完罗兰贝格的实习又去欧莱雅做了一份……我开始探索类似的工作还有哪些,我可以去做什么。

核心思想是,你要不断地去试,不断地去了解行业,才能知道还有这么多喜欢的专业,还有这么多你可以做的事情。

更多Nina的故事:理工科转咨询与金融,申到哥大、伯克利、CMU如果你也正面临找科研的各种卡点,或者在做科研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新的选择不知如何应对,欢迎添加小助手了解机构的辅导项目。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4年Niche美国私立高中排名出炉

下一篇

2024年国内GRE考试已开放报名!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