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ce最初接触辩论是4年级时,一则在学习群中发出的“找队友”讯息,就像蝴蝶的翅膀轻轻颤动,让她在这样一个偶然的契机中走向了辩论。
然而,当时的Grace对于辩论的了解几乎为0,甚至对于要参加的是怎样的辩论赛事都毫无所知:“在比赛之前我从来没有学过辩论,但刚好当时在群里看到有个姐姐在找队友,我们就想着可以去试一试,了解一下。”亲身体验过辩论赛事后,Grace对于辩论的兴趣就愈发浓烈了。
很快,她报名了辩论课开始正式地学习,然而这个过程中也有个小小插曲:“我们一开始接触辩论的时候,报课之后才知道学的是BP,而辩论是有很多不同的赛制的。不过后来也觉得学BP挺好的,挺有挑战性的。”Grace妈妈这样说道。 对于辩论有了大致的了解后,Grace和妈妈也开始关注到美辩的赛事:“其实去年 (2022年) 我们就想要报名NHSDLC的比赛了,但是当时的辩题感觉对像她 (Grace) 这么小的孩子来说还是挺有难度的,所以最后就没报名。
不过我们当时关注了公众号,后来看到了暑期线上训练营的推送,我觉得上午有coach讲课,下午让孩子们实践这样的安排特别好,所以就报名了。” 聊到这一次的集训,Grace仍然记忆犹新:“参加那次训练营之前,我根本不知道美辩是什么,也不知道是什么规则,所以这次训练营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带我入门了美辩,了解了基本的规则,以及应该怎么样系统地备赛。
因为BP是即兴的辩题,所以赛前几乎是没有准备的,之前也打过WSD的比赛,但都是凭自己的想法写到哪算哪,这是第一次有人教我应该怎么写一份辩论稿。”这一次的训练营让Grace收获满满,在今年的春季辩题公布后,对AI十分感兴趣的她果断报名了春季赛。
当时就读5年级的Grace在美辩上仍称得上是萌新,也没有组过搭档,为了找到合适的队友,她还临时去参加了托福考试,没想到竟然考出了115分的成绩,这也算意外的惊喜。
虽然Grace是在4年级时第一次接触到辩论,但如果要追根究底,辩论的苗芽究竟是何时萌发的,那或许在她小时候表现出极大的阅读兴趣时,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从很小的时候,Grace就展现出了在阅读上的浓厚兴趣,直到学业繁忙的此时此刻,她也仍然会为自己保留出足够的阅读时间:“我从小就喜欢看新闻看书,每天回家第一件事也是看书。
对我来说,阅读是一种放松,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我提升辨论的能力。”一度担心Grace会因此近视的妈妈也忍不住笑道:“如果把时间安排得特别紧张,她就会跟我抗议说‘我都没有阅读时间啦!’。我认为让孩子去做她感兴趣的事情一定是主动性更强的,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尊重她的兴趣,尽力支持她。”
尽管周遭环境日渐内卷,但比起考试成绩、奖状奖杯,Grace妈妈更在乎女儿的身心健康和兴趣爱好:“我觉得家长自己要保持清醒,不被周围的人裹挟,这一点非常重要,当然,要做到也很难。但只有家长清醒不焦虑,才能够处理好亲子关系,更好地引领她、帮助她。”事实上,这样的教育理念是Grace妈妈一直以来都在坚持的:“我不会要求她学辩论、打比赛就必须要得奖,因为我始终认为成长比结果更重要。
平时的日常生活里,除了要求她保持阅读和运动之外,我们也不会给她太多的压力。在家里讨论一些事情或者聊起新闻之类的话题,我们也会主动让孩子加入,而不会刻意避讳一些负面的消息。”在Grace妈妈看来,即使是孩子也有权利知道真实的世界是怎样的:“我们想让她明白,真实的世界就是会有光明的一面,也会有黑暗的一面,所以任何话题都会跟她聊,我们之间无话不谈。”而这样的教育方式,让亲子之间的关系无比亲密、信赖,因为Grace知道,在自己的身后永远有父母的支持。
在决定参加春季赛后,Grace妈妈帮助她收集了许多关于AI的资料:“我们买了很多书,我也在网上找了一些相关的杂志和专栏,打印出来给她看,包括一些科普的视频、专家的讲座等等,我都会和她一起看。
因为AI这个概念还是比较晦涩和专业的,我就想着用更加具象的方式让她去了解AI,这样是不是能让她更容易理解。”刚踏上辩论这条路,在成为有经验的辩手之前,Grace妈妈也为她提供了不少帮助和引导,让她能够更好地平衡学习和比赛,但在Grace妈妈的心中,仍然期待有一天能够完全放手,让孩子跟上前辈的步伐,更加独立地向前走。
“说实话,打第一场比赛(春季线上赛I)的时候我们真的没有想到会拿冠军。”这几乎算是Grace第一次正式参加大型的美辩赛事,怀着忐忑的心情小试牛刀却一举摘得桂冠,无疑是意外之喜:“想着既然新手组已经能拿冠军了,那我们就试试挑战初中组吧,结果是拿到了4强。既然如此,我们下一场是不是可以试试看公开组,感受一下不同组别的比赛氛围呢?”抱着这样的想法,Grace妈妈在三场比赛中分别为女儿报名了三个不同的组别。
在三场难度逐渐递增的比赛中,Grace一直与同一位队友搭档,而这位“特别靠谱的队友”也在比赛中给了Grace不少的信心:“我和Richard (搭档) 是在一次BP的辩论课上认识的,当时觉得他很厉害就互相加了联系方式,后来相处中发现他打美辩也特别厉害,所以找队友的时候一下子就想到了他。
后来在线上赛II的一场比赛里,我口误说错了一个数据,他也很快就反应过来帮我纠正了,最后也赢得了这一场比赛。他在比赛里真的帮助了我很多,我一直特别感谢他。”这场有惊无险的比赛在Grace的美辩旅途中可谓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因为那个小小的失误,更因为面对强敌却毫不慌乱,坚持到底赢得胜利的自己。
“那次对战的两个姐姐特别强,她们经验很丰富,而我当时还是一个美辩新手,所以那一场比赛打得特别激烈特别艰难。但是我当时就憋着一股劲儿吧,没有因为对方很强就直接认输,还是扛住了,最终就赢了。”回忆起这次比赛,作为场下的旁观者,Grace妈妈也记忆犹新:“我记得比赛的前一天,他们两个还改稿到很晚,还对前一天的比赛做了详细的复盘——哪里比较好、哪里还能再改进,我觉得这也是他们能赢这场比赛的重要原因吧。”
但比起结果,Grace妈妈说道:“其实就算比赛输了我也觉得他们表现已经很好了,但是碰到强大的对手的时候他们没有放弃没有气馁,反而迎难而上,这是让我最最感到欣慰的。”
一次性体验了三个组别的比赛,遇到了不同辩龄、实力和风格的对手,Grace也对美辩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NHSDLC的选手都很厉害,我发现在打新手组和初中组的比赛时,大家主要还是基于evidence在打,比的是谁的数据强。但当我去打公开组的时候,我就发现大家就没有那么依赖evidence了,反而更多是以逻辑取胜。”
或许是“逻辑”一词有些抽象,Grace又补充道:“我觉得拆解辩题就像剥洋葱——从辩题到底在说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到围绕它发生了什么、法律层面上这件事会产生什么影响——你一层一层剥下去,这个逻辑线就自然而然浮现出来了。
而在比赛中,有时候比的就是谁能够剥得更深、对这件事的了解更多。”为了更好地厘清逻辑,Grace利用excel给自己准备了一个“秘密武器”:“我会把自己想到的所有观点和立场都列到表格里面,方便查看。大约形成简单的观点后再去搜资料佐证观点,然后开始写辩稿。”
▲ Grace的表格工具
同时,她也分享了一些自己的备赛经验:
Tips
01. 交锋表达清晰
比起说得快或是稿子的文学性,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更重要;
02. 从辩题切入
不要以观点切入,要从辩题切入,在组织观点之前深度了解辩题是更重要的;
03. 备赛有的放矢
备赛时间或只能跟搭档线上沟通的情况下,每一次讨论前都要明确目标——这一次要解决什么问题?讨论什么内容?——确保每一次的讨论都能达成目标。
采访的最后,我们邀请Grace妈妈分享了一些心得:“在学辩论之前,Grace也经常凭喜好做事,容易钻牛角尖,但现在她已经变得非常好沟通了,有些事你只要告诉她道理、讲清楚利弊,给她一些时间,她就能有自己的判断。
所以我特别建议像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去尝试学习一下美辩,因为它能够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而这是让孩子受益终身的必不可少的能力。
尤其在现下这个信息量巨大的时代,孩子有思辨能力,能够自己去判断这件事的真假是非极其重要。” 对于刚刚接触到美辩的家庭,Grace妈妈也给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我觉得第一应该是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是最基础的先决条件。 第二就是广泛的阅读。打辩论要求孩子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辩题,那么对于各个学科就一定要有基本的了解。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关心真实的世界。家长们要有意识地带孩子多走走看看,多跟不同的人交流,通过丰富的体验和经历提高孩子的认知。”
行文至此,我们想到了Grace妈妈在采访中聊起的一件小事:“Grace很喜欢运动,今年我们也参加了一个斯巴达障碍赛,只要参与就会得到一个纪念奖牌,选手可以自己在奖牌上留下一句话。
当时我就问她,你想在奖牌上写什么呢?她说就写上‘书写自己的故事’。” 未来的路上,我们也祝愿Grace能够朝心之所向继续奔跑,如她所愿,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