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剑桥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目标感,收益远远超越简单的追求快乐!剑桥大学教育学院博士Tania Clarke博士在《学校心理学评论》上显示最新研究:鼓励青少年体会到有能力和有目的性(而不仅仅是快乐)可以改善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该研究建议学校改变“绩点制”策略。
Tania Clarke, Ros McLellan, Gordon Harold. Beyond Life Satisfaction: Wellbeing Correlates of Adolescents’ Academic Attainment.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2023; 1 DOI: 10.1080/2372966X.2023.2217980
论文主要作者Tania Clarke博士是一名教育心理学家,目前为青年捐赠基金工作,同时在剑桥大学教育学院进行博士研究。她指导的这项研究发表在《学校心理学评论》上。
幸福教育通常侧重于让学生学会快乐而不是悲伤。”克拉克说,“这过于简单化,忽视了青春期形成的特别突出的其他重要幸福感品质。“
克拉克说:”青少年还需要培养自我意识、自信心,以及更进一步的意义感和目的感。从我们的发现来看,如果学校为向所有学生强调这些品质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促进积极性并尽量减少负面情绪,那么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成绩。”
01幸福的孩子,成绩更好
这项由剑桥大学主导的研究涉及英国七所学校的 607 名 14~15 岁青少年。
所有参与者需要完成一项名为「我对自己和学校的评价」的心理评估,该评估调查了生活满意度、幸福感,以及人际关系和消极情绪。「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看似是两个极其类似的概念,事实上,两者有细微的区别:生活满意度大致相当于一个人的快乐程度,而幸福感衡量的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自信程度,包括对自己动力和自尊心的感受。
研究人员将评估分数与青少年在 GCSEs 英语和数学模拟考试中的成绩进行了比较。
结果发现,学生们的整体幸福度(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总和)与考试成绩明显呈正相关。
那些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成绩为 8 级或 9 级),平均幸福度得分为 32 分(满分为 50 分),比成绩为 1 级的学生高出 9 分,比 607 名学生的平均水平高出 3 到 4 分。
然而,在具体分析不同维度指标时,研究人员发现,孩子的幸福感与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与生活满意度无关。
在数学方面,成绩为 9 级的学生,平均幸福感得分为 17.3 分(满分为 25 分),而成绩为 1 级的学生,平均幸福感得分仅为 10.9 分。
即使考虑到潜在的混淆因素,如就读的学校、性别、社会经济地位或特殊教育需求,这些结果仍然成立:幸福感程度高的学生,总是比同龄人表现得更好,尤其是在数学领域。平均而言,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幸福感水平是成绩最差的学生的 1.5 倍。
这项研究还评估了学生是否表现出「成长型心态」,即相信自己有进步的能力。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成长型心态对提高学习成绩至关重要。
但结果发现,成长型心态并不预示着良好的学业成绩,尽管拥有高幸福感的学生确实倾向于表现出成长型心态。
其他的研究同样很难找出成长型心态和学业进步之间的明确联系,但确实发现成长型心态与积极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联系。
这意味着,幸福感和成就感可能巩固自信心,带来更多心理健康益处。
02本末倒置的绩点制
Clarke以往研究表明,目前各种制度限制了学校促进幸福感的能力。
她在之前发表《教育评论》上的一篇文章中讲述了她对学生进行深入采访的结果,并强调了对“绩效文化”的担忧。这些访谈表明,许多学生将“做得好”与取得好成绩联系起来,而不是与自己的优势、价值观和目标联系起来。
学生们说,如果他们在考试中没有获得高分,他们通常会感到毫无价值、不足或“愚蠢”。一位学生告诉Clarke,你会让自己的分数决定你(的价值)。“然后你对......你的价值和一切感到非常低落。你认为这简直是世界末日。”
有讽刺意味的是,这项研究发现,如果教师限制了学生个人成长的能力,转而着重考察考试成绩和测试,那就可能会破坏学业进步,至少在某些情况下是这样。
构建“全校”福祉方法的关键组成部分
03写在最后
“学生对学业成就的理解越深刻,身心就越健康,”Clarke博士表示,“学校面临提升学生考试成绩的压力,所以现在学生似乎更倾向于用考试而非个人目标来衡量自己的表现。”
“身心健康教育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生活愉悦感,而是要促进学生的参与感,帮助他们实现独特的才能抱负,发掘幸福对他们的个人意义,”该研究联合作者之一、剑桥大学教育系Ros McLellan博士称。
所以,光是“快乐”并不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父母和老师要做的,其实是帮助孩子弄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未来有哪些打算,设定长期和短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