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留学生受国内环境影响,显得太拘谨,也太老实,该争的不去争,一直期望默默等待,现在这个时代,等是没结果的。今天我们要聊下,留学生们出国后,需要去争的事情。
一、申请之争
现在申请季刚刚开始,尤其是申英国,特别是好的学校,竞争力大,学校收到的申请案例多。很多招生官就开始不好好看你的材料了。毕竟单纯的从学术材料上,也很难区分出你们的好坏,无非是成绩是否好点,文书是否契合点,再多很多学生经历都刷的差不多。
在都差不多的情况下,他们怎么选择学生有的时候真的是当天的心情,或随机的选择了。所以申请有的时候,的确还带点运气。同样背景,分数,经历,有的录了,有的就是拒了。甚至比你差的背景的学生录了,你被拒了,每年这种情况多了去了。那么,怎么让自己的申请达到最大值?怎么让自己的确是尽力了,只能到这个学校了?
其实就是argue,被拒了,尤其是竞争激烈等原因,如果你觉得被录取的学生和你差不多的情况。你就应该勇敢的和学校的招生官再联系。然后充分解释你适合的原因,以及表示对自己被拒的困惑。要有理有据,这种争取是被允许的。只是你需要多次和学校邮件或电话在沟通。尤其是像KCL和UCL这种学校,每年都有学生因为再争取从而拿到offer。达到最优申请。而太多中国学生就是太老实了,啥都没有自己的节奏。要么跟着中介走,要么就自己认命,觉得可能是自己太差了,不配。
二、资源之争
很多留学生都是刷学历为主,入读后,开始只靠自己各处投简历奔走。基本没有真正的利用到学校该有的资源,以及你导师手头上的资源。有的觉得这种太功利,有的更是无从入手,还有些是懒得去搞这些有的没的。
其实学校的资源并不是没有,像导师手头上的科研,项目等资源,你该跟着混就跟着混。哪怕蹭个名字上去,对你之后混学术圈都有用。还有些导师其实手头上有就业资源的,他们的推荐比你海投简历有用得多。
而且具备这种资源的导师往往能解决你的工签问题。这也是你该去卷的,无论刷脸,刷存在。还是帮导师遛狗,搞人情往来那一套。自己要花心思下手。英国这边,并不是没有人情往来那一套,只是很多学生不得法门而已。以及人家的需求点摸不清楚。觉得无处发力,但实际上,全球都有这套东西。利益往来,并不是只有中国人才有的。
除了导师的资源,其实学校还有很多创业资源,孵化项目这种。比如UCL的,我有个管理的学生,人家就是参加了UCL自带的孵化项目,然后拿到商业企划,走的scale-up签证,不但解决自己签证问题,还帮助他三个同学一起解决了工签问题。而且还拿到了,英国政府的补助。简直赢麻了。
三、感情之争
留学生之间的感情其实还是很美好的,出了社会就业后,这种美好就荡然无存了。所以留学生的爱情,该出手就要出手。不要你惦记你的,她默默感受她的。没那么含蓄。
进了社会后,你获得的资源其实更少了,交际的圈子更小了。除了公司,家庭,以及自己三两好友,以及三两好友自带的几个小圈子。就差不多了。这是现在很多留学生毕业回国后,工作五六年还单着的原因。一是眼界高了,大家都不愿将就。二是圈子太小,来回能挑选的余地就太小了。
留学这件事,签证中心就很好的帮你筛选了一遍家庭,学历等等条件。让你有机会把一些背景好的,和背景一般的强行放在了一起。毕业后,你才会感受到你和不同学生真正的差距。
如果你不是学习的种子,留学只是想去拓宽经历,顺便刷学位。那么不要和在国内一样,把心思全放学习上,适当的把精力放在人性研究上。人情往来,社交。这些东西未来会占据你很大的资源。你掌握了,你就起来了。你掌握不了,你大概率成就有限。所以,留学期间,趁着大家都比较单纯,该出手就出手,脸皮务必厚点,多出手,成功率必然高。
不出手,你完全就没成功的可能性。多积累点感情经历也是好的。好人烂人都接触了,才知道你真正需要什么。这些都比未来,你只能很被动的选择都要好。
总了个结:留学这件事,如果你只是很老实巴交的把目光聚焦在学校和学习本身,你一开始源头就可能错了。留学可能就是你玩人生这款游戏的时候,你偷偷的获得了进入海外服务器的机会。你换了个赛道,经验还是你在国内的经验,只不过你用你国内的经验,去结合海外不一样的事件。继续为你叠加人生的砝码。
如果你还是按部就班,老老实实,你期待靠等待,靠金石为开。一切黄花菜都凉了。这个时代,大家都很现实,大家也很焦虑。你提前出手,你多出手,就能更快抢占先机,先一步拿到结果。多考虑考虑毕业后,步入社会后的事。未来几年后,你会感激自己能这般未雨绸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