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压缩一等学位比例以后应该怎么卷?

根据HESA(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于23年7月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2届(21/22学年)英国有32.8%的学生获得一等学位,较20/21学年的37.4%有所下滑。但这个比例仍然高于疫情前的水平。

英国压缩一等学位比例,以后应该怎么卷?

HESA数据统计

17-22年间英国毕业生学位等级分布

许多英国大学在疫情期间实施政策,以保护学生的成绩不受疫情影响,学生的毕业成绩仅根据疫情前的表现来评定,这不可避免的导致“分数虚高”。这也带来“学位通胀”——有超过80%的学生在疫情期间拿到了二等一和一等学位。

英国压缩一等学位比例,以后应该怎么卷?

图源《泰晤士报》官网

英国一等学位及二等一学位占比变化

OFS首席执行官Susan Lapworth表示,学位等级虚高对在读学生、毕业生、雇主都是有害的,并有可能损害英国高等教育的声誉。这也意味着,疫情宽松政策结束后,为了持续挤压一等学位的“水分”,英国高校未来可能继续压缩一等学位比例,学生想要获得英本高学位等级,也会变得越来越难。

1、不同学位,“含金量不同”

追求二等一及更高的学位,主要源于英国的本科学位有明显的等级划分,不同学位的含金量和受认可度有很大差异,在未来求职和升学时学位等级经常成为“硬门槛”。

英国本科的学位首先分为普通学位(Ordinary Degree)和荣誉学位(Honours Degree),普通学位意味着学生只是完成了本科课程的学分要求,但是有一些课程未通过或者没有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实质上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学士学位,有点类似国内的“结业”。

荣誉学位又分为一等学位、二等一学位(2:1)、二等二学位(2:2)与三等学位,这四个不同的等级。本科成绩在70分以上的为一等学位(First Class honours), 相当于美国GPA 3.8-4.0、中国重点大学85分以上均分。二等一学位成绩为60-69分、二等二为50-59分、三等学位为40-49分(也就是英国刚刚及格“飘过”的成绩)。

英国压缩一等学位比例,以后应该怎么卷?

G5毕业生学位分布情况(21/22学年)

数据整理自HESA官网

无论是就业还是升学,一般都会要求学生拿到二等二及以上学位。英国只有少数学校的硕士会考虑三等学位及普通学位的学生(这些学校排名也相对靠后),而G5硕士申请,很多专业的入学要求都是一等荣誉学士学位。

因此拿到高等级的学位,意味着未来求职和升学都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机会,也是学生彰显自己优秀水平的一个亮眼标签。

英国压缩一等学位比例,以后应该怎么卷?英国压缩一等学位比例,以后应该怎么卷?英国压缩一等学位比例,以后应该怎么卷?英国压缩一等学位比例,以后应该怎么卷?英国压缩一等学位比例,以后应该怎么卷?

G5院校一等学位占比及10年间占比变化情况

2、申请时就做好竞争准备

哪怕是学霸云集的顶尖名校,也依然有不少学生只能拿到二等二甚至三等学位,身负名校毕业生的头衔,却因为学位等级而在求职和升学中受到种种限制,实在是不小的遗憾。

对于进入名校的同学们来说,与万千优秀学生竞争后拿到了名校的入场券只是开始,如果想在新的学习阶段脱颖而出、拿下高等级的学位,除了在大学期间保持良好的成绩,其实从本科申请开始,就应该为此做好铺垫。

选择真正喜欢和擅长的专业

英国是出名的“学术派”,进入大学后的学习压力确实不小,如果在一开始选择了自己不适合、不喜欢或者不擅长的专业,后续的学习压力对学生来说也会“加倍痛苦”,甚至无法完成学业(据统计牛剑平均退学率在1.5%左右,帝国理工为4.4%、LSE与UCL在3.5%左右)。

这也是机构在前期规划中一直倡导,深挖学生兴趣和能力优势去选择专业和未来学习方向的原因——只有挖掘学科热情并培养长期的学术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动力激励自己去努力学习,才不会在学习过程中半途而废。

储备大学学习需要的能力

GCSE阶段到A-Level的衔接是一次学习飞跃,进入大学是新的一次飞跃。做好这种飞跃式衔接是很重要的。比如在本科申请阶段,可以参加一些高含金量的竞赛、学术活动等。一方面可以提升自我背景、提高申请竞争力;另一方面,准备竞赛的过程,也是加深学科认识的过程;有更多的机会去丰富自己的知识技能,如写作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等,提前为大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提前适应大学教学模式

牛剑的教学体制中,有一项十分特殊的存在——Tutorial/Supervisions,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班教学,由教授与1-3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定期探讨学科内容与学习评估,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研究与学习,牛剑的面试就是在模拟这一教学过程。

充足的面试准备,意义不仅仅在于申请冲刺,也是在为未来的大学学习做好预热。机构的面试辅导,除了多位导师帮助学生进行不同风格的模拟面试,也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大学知识、适应大学学习模式。

进入名校只是开始,之后的三年或者四年的学习才是大学生涯的主体。长远地规划个人学习生涯,培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