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学生很值得参加John Locke?
A(以下简称A):当时我参加比赛的时候,已经是11年级下了,当时我已经考完托福SAT,学校的功课也比较正常进行,比邻的老师们怕我太闲,就推荐我报名John Locke的这个比赛。我之前是知道他们有一个在法国城堡里的夏校,觉得很有意思想要参加。但是申请前最后一个夏天,我觉得也确定可以给自己加点活了,所以我也同意了参加John Locke比赛。
后来证明,这个参赛过程是特别有意义的。本身我们高中也很重视人文科目的学习,特别是这种分析性的写作。John Locke的比赛可以说是非常好的一次检验我的学习成果的一个过程。而且John Locke的出题也是特别新颖的开放式讨论类话题。
我觉得不论是谁,如果以后的目标是到美国上大学,这种类型的写作都是决定你大学四年人生幸福的关键。后面上芝加哥大学以后,几乎天天都是在做类似的project,多亏了当年参加The Concord Review和John Locke时写论文的底子,要不我这学期的四门人文课程,还真扛不下来。
在John Locke选题上有什么建议?
A:我有一个总结我觉得对我当时选题挺有用的,就是如果你看到题目脑袋中立刻冒出了一个思路,那么这个思路一般都不是最好的。我建议在确定题目前,可以多和自己的指导老师做深入讨论,多问自己几个why,直到找到一个相对新颖的角度。从我获奖的这个过程,我认为一个新颖的破题角度,是好的文章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John Locke的写作竞赛并不是纯粹比拼一个人读了多少书,可以引用多少的理论和观点。我认为John Locke比赛真正希望的,是激发青少年的思辨能力,而不是找书袋子。
当时写作过程用了多少时间?如何做好备赛期间的时间管理?
A:我当时参加比赛总共花了四周,差不多每周用了5-6个小时。当然我不建议大家都按照我的时间安排来,因为我当时已经完成了我的The Concord Review的论文,所以手上有蛮多可以有的资料。即便这样,我还是花了大概一周半的时间来完成前期的资料阅读,后面两周半来完成文章写作。
我当时正好在学期末的时间,时间是比较紧张的。但是我感觉每天预算出1个小时来完成还是可以做到的。如果大家时间比较紧张,或者对于论文写作没有之前的训练,那我建议可能要尽早开始准备,不要等到暑假再开始。
整个获奖过程,可以聊聊其中的有趣细节?
A:因为当时是暑假嘛,所以我参加完比较就没有怎么关注了。连进入入围名单都是比邻的老师们通知我的。后来John Locke组委会发邮件邀请我参加面试时,我居然是一个月以后才看到邮件。当时我想肯定完了,没想到回信给组委会后,他们还是给我安排了一个专门的面试。想想看,如果我当时心再大一点,估计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了。
当时面试我印象还挺深的。后来我才知道是John Locke比赛的主办人Martin Cox先生亲自面试。而面试的整个过程大概40分钟到1个小时左右,聊的内容也比较随意。但是现在回忆起来,Cox老师最重要的还是在了解我为什么会想要写这个主题,已经我是如何发展自己的想法的。他会问到很多论文的细节,也说明他们确实很认真的阅读了我的文章。
我想,如果不是自己写出的文章,基本上很难逃的过他们的火眼金睛。所以大家在准备的时候,一定还是要扎扎实实的自己做学问,因为学到自己肚子里的东西,永远都经得起提问。
从评委角度,什么样的文章才能脱颖而出?
A:其实每一篇参赛文章,都是多个评委审核。在成为评委前,组委会会给出详细的评分规则和例文,每篇投稿的文章,都会得到“High Pass” "Pass"和“Fail”三个等级的结果。基本上如果想要拿到奖,第一轮必须是High Pass。
而我们在评选文章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看一篇文章的第一段,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三个部分。这几个关键点可以看出作者的Thesis写的清不清楚,文章的第一页的分析是否有理有据,以及最后一页的结论部分是否有发展和引申。当然,在后面的几轮里面,你文章的整体都会被审核,但是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是最开始一轮能够成功的关键。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审核你的文章的人,不一定就是很懂得你研究的这个领域。所以如果你引用一些这个领域的专业术语,一定要记得进行清楚的解释,不要假设对方一定看得懂。很多时候为了显示自己的知识量而故意抖很多专业术语或者理论的,往往最终都无法得到最后评委的青睐。逻辑通畅清晰,文字简练易懂,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今年的参赛选手,你有什么建议吗?
A:我认为一定是过程大于结果吧。能够获奖肯定很好,但是不要仅仅为了这个目的。充分的享受思辨的过程,不断深入挖掘一些看似很简单的Yes/no问题背后的复杂性,最终当你完成文章时,你一定发现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已经完全不一样了。这样的过程,我觉得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希望今年的同学们可以享受这个榨干脑细胞的过程,获得思考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