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PBL赛事?PBL赛事有哪些?

近两年申请竞争程度越发白热化。当申请者的标化成绩已经难以拉开差距时,如何向梦校展示自己的“软实力”,如社会洞察力、组织领导力等,变得更加重要。

为了提升综合素养、丰富学术背景,申请者都免不了要做课外活动

但是面对复杂繁多的活动,学生和家长免不了陷入活动的数量、质量达不到、跟风参与却产出甚微、家庭内部意见冲突等问题。如何合理规划课外活动尤为重要

准留学家庭该如何避免上述情况?什么才是有申请有帮助的课外活动?为什么PBL赛事对于背提很重要?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PBL赛场?

01、如何规划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怎么做、做哪些才能助益大学申请?我们不妨从这儿开始倒推:世界TOP大学需要什么样的候选人?这个问题可以在各国的申请系统中找到答案。

1、美国三大申请系统

对于志在留美的申请者而言,Common App、UC、CAAS这三个申请系统是绕不开的“大山”。

Common APP:使用最为普遍。申请美国本科,大部分学校需要通过该系统来完成

UC:加州大学“特立独行”的申请系统,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公立大学申请系统之一

CAAS:近年的“新贵”,上线时间不长,仅有少部分学校接受该系统申请

我们以最普遍使用的Common APP为例,在Common App中,学生可以填写十项课外活动,而课外活动又被分成了29种,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展示自己的专长。

讲座回顾 | 收攻略啦!准藤校er“人手一份”的PBL活动是什么?四大PBL赛场如何选择?

2、课外活动九大类

我将这些活动主要分为了九个大类:

学术研究类

社团和学生组织

社区服务类

社会观察类

艺术类

体育类

家庭责任类

职业/实习相关

宗教/其他活动

建议重点关注前四个类别,并增加投入的时间。这些活动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整体实力。无论是学术素养,还是学生在同辈群体中的影响力,以及学生的社会视野和洞察力,都能够通过这四类活动体现,学生的整体形象、活动主线也会更加立体。

而后面几个类别的活动,跟个人的经历、家庭培养以及文化环境等密切相关。如果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其中的某些项目,如艺术、体育等,那进行长期的投入、培养成个人的亮点活动会更有真实性。

3、如何分配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分类已然明了,那Common APP里总共可以填写10项,学生该如何分配各类活动的权重?如何用课外活动为申请增色?

基于个人的统计数据和观察,我建议将学术类活动的数量保持在3~5个(强学术类的学生保持在5个左右),从而让招生官看到自己对于某一学科领域的热爱、且为此付出了深入、持续、且有产出的投入。剩下的活动可以结合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且与申请学校和专业高度关联。

总的来说,课外活动要有主线。学生需要有所聚焦,让招生官看出你的侧重点,以及你在该领域的长期投入和能力展现。

在规划课外活动时也要关注“光环效应”。如果学生在某个学科表现的非常突出,可以增加相应领域的活动,让优势学科与学术、社区贡献、领导力等有机结合。

02、PBL赛事指南

那申请者该如何围绕主线规划活动、塑造“全人”形象?理科生又该如何补充自己的人文素养?那就不得不提到PBL赛事了。

1、什么是PBL赛事?

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在该方式下,学生将主动探索现实问题,领会更有深度的知识和技能,锻炼项目的计划、执行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领导力和创造力。

2、PBL赛事有哪些?

含金量和国际认可度比较高PBL赛事CTB和康莱德。

CTB

CTB时间跨度更久,从锁定社会问题开始,做社会观察并最终制作研究报告和行动报告。

康莱德

康莱德给出了更为具体的六大主题,关注从商业价值的角度来做分析,是“STEM+商科”的有机结合,最终也是提交商业报告或视频。

3、PBL赛事对于申请的助益

PBL赛事可以将学术视角、社会视角和个人兴趣相结合,逐渐成为“爬藤选手”的必备“法宝”。今年在早申阶段录取斯坦福、西北的两位学员都曾参加过YOC,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03、不变的初心,是尊重学生的兴趣

上面是我对活动分类和选择方法的讲解,但只根据这些来生搬硬套是不够的。课外活动只是大学考察的一部分,活动还需要文书、奖项和补充材料联动。以下能够在文书中体现的内容都值得关注:

讲座回顾 | 收攻略啦!准藤校er“人手一份”的PBL活动是什么?四大PBL赛场如何选择?

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还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做到“孩子本位”。家长和老师都需要综合考量孩子的兴趣,不能把沟通局限在家长和老师之间。

不少家长和同学,在考虑是否参加PBL赛事、或是准备赛事项目时,会产生一些相似的顾虑。我梳理了一些常见的问题,附上我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问:习惯把学校的课业排在绝对位置

解:要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有信心,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术上的懒惰,不要认为“保持现状”就是好的,及时在课业之外挖掘孩子的潜力。

问:习惯认为学校的活动资源已经足够

解:学校提供的活动,从数量上来是不够的,学生向学校获取活动资源相对困难。

问:习惯认为8、9年级不需要做活动

解:从9年级之后的活动就可以写在系统中了,如果能好好利用9年级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问:习惯认为早规划仅仅是早沟通

解:规划不仅仅是计划,要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并且把握住规划的黄金时间。

问:习惯认为学生时间不够用

解:时间是海绵里的水,要高效利用。其次家长应该让孩子早些接触时间管理,学习时间管理。

问:习惯替学生做决策

解:让孩子尽早参与到家庭平等的对话当中。

问:习惯了家庭观念打架、亲子关系紧张,干脆一家人躺平

解:尽早引入变化来改变这个现状。

问:习惯听各家所长,无法融会贯通,活动七零八落

解:以孩子为中心,锁定一种方法论和对应领域,把孩子的兴趣充分挖掘、发挥出来。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2 IEA全球高中生经济学论文比赛题目公布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