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听人劝,吃饱饭。好的建议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更快地提升自己。
那“糟糕的建议”呢?这边建议不要给建议了。
美本申请中,我们时常从某些“专家”口中听到一些看似有点道理,实则非常离谱的建议。老师这边借用一下大热电视剧《繁花》中李李的台词:不要相信陌生人的善意。
如果你偶然听到有人给你下面这些建议,我们只想送你两个字:快逃。
误区一
如果你很穷,就不要申请Top5的美国大学。
说出这话的人,显然对美本申请的助学金制度没什么概念。美国U.S.News中排名前5的大学是:普林斯顿、MIT、哈佛、斯坦福和耶鲁。除了斯坦福外,其余4所学校都是Need-Blind政策。但凡你有助学金需求,学校这边是有求必应的。
美国大学这几年迫于排名的压力,非常愿意录贫困生,前提是你得足够优秀才行。如果你能被美国Top5大学录取,你会接触到顶尖学术资源、超强的校友网络,四年下来提升的能力、积累的人脉、获得的信息差都是能帮自己逆天改命的。
误区二
一定要申请常春藤,否则就是毁了你的人生!
这句话纯粹是危言耸听,给申请人制造不必要的压力。说出这话的人可能对美国大学体系缺乏深入的了解。藤校之外不乏优秀的学校,比如近几年排名占优势的公立大学,小而美的文理学院...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选校最关键的还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院校——与你的学术目标、学习风格、个人价值观和经济需求相一致的大学。无数例子证明了,就算没被藤校录取,人照样能活得很好,甚至可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在美本申请变得愈发激烈的今天,一味地盲从排名,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拿了个“全聚德”。
误区三
课外活动不重要,招生官不会仔细看的。
这条建议具有误导性且极其短视。美本申请围绕着“整体审查”(Holistic Review)体系展开。这意味着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不能出差错。任何一环掉链子都有可能让你收获一封拒信。
好的学业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全部。美国大学希望寻找在课堂之外投入时间的学生。课外活动能展现学生的综合能力:领导力、主动性、团队精神、对兴趣的执着追求等。课外活动可以生动地描绘出你的申请形象,展示你对所关注领域的投入和参与。
误区四
SAT考了1030?传一下,给自己争取机会。
不是所有SAT分数都值得被提交的,尤其当你的分数没那么高,提交SAT分数可能会成为你的劣势,留给招生官一个拒掉你的理由。与其提交一个你不引以为豪的分数,不如通过优异的GPA、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和含金量高的活动奖项来展示你的学术潜力。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校采取了可选择考试或不考试的招生政策。FairTest网站数据显示,2024年超过1900所美国大学不强制要求申请者提交SAT分数。假设你的标化成绩并不理想,不交或者重考都比硬着头皮上传一个低分更好。
误区五
个人陈述文书应该跟你的专业相关。
美本的个人陈述文书(PS)和英国文书不太一样。英国文书更像是美国的补充文书部分,强调你对学科的兴趣,要求你展示与专业匹配的能力,你将为学校作出哪些贡献等。
美国大学的主文书更注重学生的“自我”,更像是一个你探索自我的机会。它无需跟专业有关,因为申请中已经有足够多的地方展示你对学科的兴趣,比如活动奖项、补充文书...
误区六
补充文书随便写吧,招生官不会认真读的。
美国大学招生官会花费较多的时间来读你的个人陈述文书,但不代表他们不会认真读你的补充文书了。
补充文书涵盖了很多重要的信息,比方说Why School能看出你是否对学校产生了真的兴趣?Why Major能彰显你的学科热情,以及对学校资源的了解。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美本申请的每一环都不能掉链子。忽视补充文书意味着你自动放弃了表达自己的宝贵机会。不要低估每一篇精心撰写的文书的力量,它能让你从其他申请者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