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前二十和中国C9大学本科就读对比

水哥按:

今日分享主角:小L,18年入学中科大(大一大二),20年转去了Emory(大三大四),22年毕业后工作至今。

她的转学经历是很多只读美本或只读中国本科的孩子不太容易拥有的对比机会,同时小L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学生,而且是信息渠道中转站,情报比较密集,所以邀请她做一次分享,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接下来我们跟随小L的视角,去了解一下她在不同学校学习、生活的收获以及对比,从而获得属于我们自己的启发。

Part I留学体验

招生类型和偏好

我个人感觉Emory更偏好本身就注重博雅教育,文理科比较均衡的学生。如果从申请材料上来看,那就看怎么通过文书、各方面背景打造自己的人设。从身边同学来看,卷的真挺少的,包括从国内转过去的,大家都挺chill,没有那么强烈的要成为人上人的追求。国内同学这种需求就会大一点,相对而言我们文化是这样的倡导,倒不是说大家本身就想要成为人上人,而是接触到的观念是你要成为人上人,要比别人好才能开心,但实际上有时候不需要跟别人比那么多,就可以获得内心的富足。

学习方面

Emory的博雅教育体验下来是非常好的,我本身就不是那么理工的学生,对很多文科都非常感兴趣。Emory虽然是综合性大学,但整体风格更接近文理学院,很多文科都非常非常扎实。即使是要求的语言入门课,它的课程设置、作业密度都是需要学生投入一些精力才能去完成并且拿到好分数的。比如我学的韩语,虽不能说它难,但水不是很能水过去,我们当时写作文,严格要求几个机位(上网课),防止作弊;听力考试是和教授对话,要看流利程度。我还上了艺术史、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写作等人文社科的课,像艺术史这门课要背非常大量的东西,需要非常认真地看课程材料以及知道很多细节才可以。

心理学、人类学虽然是心理学专业自己学生的入门课,但对我的要求和对本专业学生的入门要求是一样的。再举个例子,我当时上了门历史写作课-文艺复兴时期作家的写作课。那节课每交一篇essay,我至少去找两次Writing center的人帮我看,再找教授本人看一遍,即使这样我最后也是A-,这个成绩也可以接受,因为和我一起上课的很多都是历史专业的学生,加上我也不是母语者。这门课是我那学期觉得最难的一门课,为这门课花了很多时间,但教授并不会因为我努力了就降低要求,还是蛮严格的。

生活开销

整体开销上不封顶,下限就是固定开销:租房和吃饭。如果省钱就自己做饭,即使在通货膨胀之后,我觉得2000$/月也能生活的还可以。如果开销大的话,购物和旅游这两部分开支会多一些,但穷有穷的玩法,富有富的玩法。总之从保障基本生存来讲的话,在亚特兰大2000$/月租房吃饭是可以的。

租房要看具体的城市,在Emory附近如果和别人合租,房租可以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价位,我当时租过1000多刀的,也租过1000刀以下。如果想位置靠近城里,2000多刀也可以租到1B1或Studio。但湾区租房价位比较高,租房网站上1B1或studio至少3000刀,租到的也不是非常豪华,只是基本设施齐全,房子还算新的条件。2B2B公寓4000-5000刀还挺常见,找私人房东租house一个房间也有700-800刀一月的。

安全问题

Emory 所处的位置有点偏郊区,比较安静和安全,但当时我旁边的公寓有入室抢劫的情况,枪击案极少,我在那没有经历过暴力事件。我现在住在湾区半岛,我自己体验包括听其他区的朋友说,感觉这里算是湾区最安全的一块地方。其他地方就相对没那么安全,比如伯克利,我认识的在伯克利读书的同学,她楼下就发生过枪击案。

安全情况还要看具体学校,而且美国是个很大的国家,不同的州,不同的市,同一个市不同的片区,治安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社交规则和情况,所以一定要全面了解情况。坦率讲我出国之前没有担心这点,毕竟还是概率事件。从我过来读书到现在工作,我身边并没有人遭遇过枪击事件或其他暴力事件,但其他小的问题肯定有,比如我去纽约在地铁上被人要钱,很多人也和我说,如果我看上去凶一些就不会问我要钱了,可能我还是看上去太和善了,他们就会看人下菜碟。

生活氛围

现在很多人讲:对于女性而言,可能在西方生活的自由度和状态会更好一点。我从各个角度都非常同意这个观点,很多家长会觉得女孩子在国外生活不安全,但其实男生在国外生活也同样不安全,甚至可以说,从性别角度来说,女生在国内生活受到的隐形的威胁感会更多。大家可能感觉美国这边女权氛围很强烈,但与其说女权非常强烈,更多的我是觉得各方面的限制和打压会更少,女权声音没有被打击,大家还是能说自己想说的话。

我去年暑假回了趟国,感觉我个人在美国的生活状态更适合修行,回国有很强烈的感受,低成本的快乐非常多,同时相对应的苦难也非常多。廉价的快乐跟苦难好像太抽象,我举下具体的例子:我回国很多东西都需要用APP和小程序,吃个饭要扫码点餐,通常我点餐或用支付宝会出来一个抽奖弹窗,可以抽一两块钱红包,虽然是很小的钱,但看到还会忍不住点一下。

即使我真的抽中了一两块钱,在短暂的开心过后,我就感觉自己的精力被这东西占去了,而且这东西是层出不穷的。不管是软件还是各种产品,虽然中国市场很大,但如果只能在中国市场竞争的时候,他必须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占据用户的精力、注意力,当所有的商业活动都是在试图占据你注意力的时候,作为个体咱们就很难抵挡,或者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去抵挡外界干扰。但我也不是说美国就更加高级,我觉得美国可能这方面还没有开化,很淳朴。比如说像Tik Tok这种在国内已经卷出来的短视频,它一进到外界市场马上就能占领市场份额,所以并不是说国外更高级,而是说国外还没有经历这部分洗礼。

这种快乐跟苦难同时占据人太多的心智资源,让人很难抽身,很难有余力去思考其他问题。比如我前段时间在思考一个最底层的问题:关于个人的命运自己能掌控到什么程度?高考让我意识到人是有命运这回事,转学让我更加信命,自转学之后会有一点宿命论的倾向,人的主观能动性能解决的问题比较少,更多的是要去遵循、顺从命运做一些事情。但工作之后又重新开始改变了,虽然命运是有剧本的,但我们也是有演绎空间的,这个底层逻辑的改变会投射到很多生活上具体的改变。

我最新的感悟:务虚不能务太虚,虚还是要到实中去。虽然可以不以实际为最终的目标,但实际是你的硬通货,真正在社会上有竞争力的资本。很多思想上的东西是好的,但这东西无法量化,真正到竞争的场景,思考多深刻并不能直接变现。如果我想要印证自己思考的正确性,就要做出同等价值的实践才有效。

Part Ⅱ转学经历

转学原因

主观上我在中科大读的不开心,这个开心是纵向的和我自己比,即使我横向比已经比目光所及的其他同学要开心,但我和自己比是非常不开心的。客观上转美本在升学上会有更大优势,因为我当时计划在国内读完本科要申美国研究生,那美本申请美硕有非常显著的优势,即使是和中科大这个等级的国内大学比。

对于转学我没有一秒钟后悔过。一方面,我转学之后心理状态好了非常多,不管是心情还是其他,心理健康好很多。另一方面,因为我现在并没有走原来计划的道路,而是选择本科毕业后直接工作,而本科毕业直接在美国工作这点只有美本才能做到。

学分损失

Emory算是在转学分这点比较友好的学校,当时做课程评估时,我需要给Emory提交科大课程,便于学校评估学分能不能横向转过去,水哥和和创一起进行了非常多的努力,加上Emory在这方面比较友好,最后转了很多学分。虽然CS转学分很少(只有一门课),但转了很多数学的学分,如果没有转这么多数学学分的话,我也没有办法在两年内同时把数学和CS两个专业给读完。

转学并非只能转到同一专业,跨专业是可以转的,只不过CS是最难转的,而且美国本科是通识教育,所以在转专业的时候,需要去评估你的基本情况,只要申请诉求合理,一般是都能转的。除非像计算机这类很热门的专业,门槛要求会更高一些。不同的专业会有不同的先修课要求,大三大四开始进入到专业课的时候,如果先修课不够,那学分损失会比较大。

学业衔接

学业衔接对我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从语言上来说,我本身在英语上就没有什么困难。从学业上来看,CS和数学都不是Emory的强势学科,所以课程难度没那么高,竞争也不是非常大。而科大对所有学生的数学、物理要求是非常高的,CS课程设置难度也非常高,教的课难,考也很难。

所以从科大到Emory几乎就是一个降维打击。我个人觉得转学出去,只要是一个比较积极的状态,好好学习,尽力去学,转到学校的课程难度要求和自己比较匹配的话,其实不太会有学业上无法承受的压力,更多的挑战其实是语言文化和心理上的压力。

通知教育如何补

学校并不会限制通识课必须大一大二学生才能选,所以可以硬补。学校有那么多课,也会要求学生上够哪些分类的课。一学期17-18学分算多的,那我就上22-24个。我在Emory一学期最多六门课,已经不能再上更多了。一般学生一学期上4门课,最低3门课保证学分,选5-6门属于非常多的,需要有余力才能干这件事。我们学校也有很多学生课程安排紧密,三年或三年半就毕业了,所以我两年加上转学分没那么困难。

哪类学生适合转学?

第一,家里能负担起费用,这是非常硬的门槛。如果能负担起这个钱,我觉得对于学生个人素质来说,只要出去读书不是冲着去玩,而是想要读书的状态就可以转。但如果负担这部分钱有点困难的话,在国内读完本科四年也是性价比非常高的选择。我之前也和水哥说过,如果钱不是问题,留学是一定可以考虑的选项。因为我觉得美国的本科教育是能买到的最顶级的体验,如果有心去应用它的资源,确实是能获得的最顶级的体验。

第二,如果本身高考后进入的学校层次不算特别高的话,靠转学其实能够达到比较大的一个跃升。第三,想清楚什么样的教育环境是自己更需要、更适合的。比如说你想去一个有更多选择空间和机会的环境,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把自己的优势和特质发挥出来,那么你会适合转学。因为国内大学还是比较卷的,这对于有自己想法的同学会比较痛苦,只能顺着相对固定的路线不断地去卷。

最后,还要考虑到自己将来想在什么样的环境生活,毕竟读完书以后还是要工作的。具体来说,如果没有考虑过在美国工作,想回国工作的话,就我这个案例而言,Emory是不是比中科大在国内求职环境更有优势?答案是:不一定。因为从我和校招同学的交流来看,国外研究生的学历在国内求职环境下,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强的buff加成了。所以还要结合后面的发展来往前倒推学业的选择。

Part Ⅲ中科大VS埃默里大学

学术对比

中科大比Emory卷太多太多了,压力和内卷程度都高很多,如果量化的话,我在中科大投入90%精力学习能够达到前30%的水平。有可能我现在夸张化了哈,肯定有比我投入更多精力学习的人,同时也有比我投入更少精力学习但学的比我好很多的人,在成绩上能够非常轻松的达到比较靠前的位次。另外,在中科大课程压力已经非常大了,能去做科研的人都是学而优则科研的感觉,他们在课业压力同时有余力做科研、搞比赛,比较直白说他们智力程度更高,同时还更卷。

我觉得这类学生基础学科的扎实程度和深度,以及做科研的投入程度是更强的,但这个对科研投入程度并不直接和对科研的热情划等号。因为在科大的环境里,大家关注东西都比较同一化,关心更多的是成绩,以及成绩好就做科研。中科大会有专业排名,虽然每门课没有排名,但会卡优秀率,国内蛮多学校都这样,科大是只有30%的人能拿到A-及以上,意味着70%的人是B+及以下。大家都非常聪明的同时,压力都非常大,因为是看比例,而不是看考出多少分。

我不是说这个东西不好,但确实有些学生不是很适合这种状态,这种模式对学生整个潜力、能力的发挥是有很大的影响。但我在Emory投入40%的精力学习就已经能全A,所以会有余力关注自己专业以外的学习,以及学习以外的事情。不过我也没有做特别多事情,因为大三上网课,当时国内疫情也不能到处玩,大四又过得非常紧张,我修两个专业并且是两年内读完,在Emory的四个学期都是overload。再加上当时还准备申研,除了最基本的网申、文书工作,另外要三封推荐信,如果正常在学校读了三年半,找到三个教授要推荐信压力没那么大,但我只剩大四上学期,要积够三封推荐信还要保持成绩不掉,整体事情还是很多的。但也因为学业压力没那么大,才能完成这么多事情,所以心理上压力不是很大,同时整个氛围没有那么压抑,我也能用比较积极的心态去处理所有事情。

整体来说,中科大学生显著的学术硬实力更强,Emory学生显著的社会化程度更高。关于学术硬实力更强这一点,我觉得要看大家对于学业之后的打算是怎么样。如果正常打工的话,找工作需不需要那么强的学术实力有待考究,但中科大的环境会要求所有人在学业上达到一定的能力,如果读博的话就会比较适合。同时从课程数量来比,Emory比科大还是少。像我前面提到的,我在Emory一学期最多六门课,但在科大一学期安排的课都有8-9门,所以对我来说还是降维。

授课差异

我个人觉得两边教课差异不大,更多的是课外差异比较大。科大教授更像国内高中老师一点,备课非常认真,课下有问必答,但会有一定的压力。不会像美国教授有固定的office hour,在课下能够那么没有压力地轻易接触到教授。

另外,国内教授和学生之间的等级感会更加明显一点。在美国会感觉到教授是来上班的,他不是我的老板或者上级,只是说他来上班我来上学这样,大家的平等感比较明显。我讲一个小故事吧,我当时在Emory上心理学课的时候,中间教授觉得大家的出勤率有点低,他想通过不再上传课件的形式来敦促大家上线下课。

但我这个人,不管什么语言,靠听接收信息效率相对会差点,所以他不上传课件对我来说是致命打击。我当时就找助教询问这件事情,我就跟他们说,你想要出勤率高的话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这个课件对于我还有很多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当时教授回复了我,他大概的意思是觉得我干涉他的教学,非常没有礼貌,把我浅浅地骂了一顿,但后面他还是撤销了不上传课件的决定。(教授即使不高兴,还是会把学生的意见考虑进去)

美本和国内大学申美研的区别

第一,学校对美本学生课程衔接程度会比较了解清楚,所以从成绩单的角度来讲,他们会比较认可。第二,更重要的部分在于,美本推荐信的含金量会比国内高。

因为国内比较普遍的英文文化上的差异,教授写推荐信没有太大压力,除非一些顶尖教授在国外呆过会很在乎这些东西,那他推荐就会非常谨慎;但大多数国内教授都是学生写好了后签个字就可以,所以这种推荐信参考价值会比较小。但在美本申硕的时候,你只要能够拿到美国教授比较好的推荐信的话,它会比托福、GRE这些硬指标的价值更大,学校更相信教授对这个学生的评价。

所以,从课程体系的衔接程度、认可程度,推荐信含金量,其他资源的维度,总体我们会看到,有学生从国内学校转学之后,在申研时拿到的录取基本上都属于美国一梯度比较顶尖的项目,这种项目国内学生想去申请的话,基本上是同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都很难申到的。

Part Ⅳ工作方面

工作经历

我自己找工作的经历概括一下:突如其来的决定加上低的预期,加上瞎准备,最后瞎猫碰上死耗子,拿到这样的结果。因为我本身计划是读研,申请也拿到了offer,但在毕业后才决定先迟一年入学,开始准备找工作,在此之前没有在美国的实习,甚至在国内都不是后端写码的实习,所以我对在美国找工作经验很少,还在摸索过程中。

主要我当时心态不太焦虑,是在OPT下来失业期开始计算之后,才真正意识到问题的紧急,这才开始紧锣密鼓的找工作。因为前期没有积累特别多内推资源,所以我很多简历都没有回音,后面是其中一个内推拿到了第一个面试,我通过面试后就没再去面其他工作,直接接下这个offer了。这份工作也不是进大厂,甚至当时我都没有任何议价能力,但正好赶在了裁员潮刚开始,还算是上岸了。如果读研今年毕业,找全职压力会更大,还不一定有非常好的结果。

(水哥注:需要注意的是,L是一个非常善良,乐于分享的人,有信息中转站之称,社交质量很高,这是她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内推拿到工作offer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当时放弃研究生选择工作有很多原因,主观上我觉得工作切换一下生活模式,上这么久学有点厌学了,而工作可以有自己支配的钱和时间,生活比较自由。客观角度来说,本科STEM有三年OPT,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抽工签,如果直接去读研就浪费了。因为美国OPT没有办法累加,如果我本科毕业没找工作,没用OPT,我读完研究生后找工作,那OPT就是按照研究生的项目来算,抽完签之后用完了就完了,能不能拿到H1B也不好说。

现在美国有一个相对之前比较大的挑战,拿到OPT的人挺多,但H1B配额很少,即使我有工作,抽不到H1B也会比较麻烦。所以身份也是放弃读研的原因。还有一点,我觉得在美国选择度、自由度会更大一点,工作两三年再去读书完全可以,无论后面是读研究生还是读MBA都是可以的,但这在国内受到的羁绊会更多一点。

工作感受对比

从写码、DS、做数据方面等科技行业的工作来说,我觉得最显著的是美国个人生活时间更自由。因为我和朋友(国内大厂校招上岸)交流了一下,她们975已经是神仙组了,晚上7点下班非常非常理想,甚至996就算是中间,10点、11点下班都挺多的,大小周(一周五天,一周六天)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我现在一周工作时间不定,公司是混合办公,一周可能回公司1-2天,其他时候可以选择在家或去办公室,如果回办公室,我六点离开都算晚的。但我有一些同事在欧洲,开会要和他们衔接上就需要比较早起来。不过对于写码来说,时间可以更加自由支配,如果不需要开会,这个活何时做是由我自己把控的。所以在美国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一个比国内好很多的状态。

歧视问题

在科技行业里,亚洲人不算是少数族裔,甚至可能是多数,我好像很少遇到歧视问题,反而如何和印度人battle更重要。我之前不慎待过一个组,其他人都是在印度的印度人,只有我一个人在美国本部,体验不是很好。

一方面沟通不是特别透明,另一方面我感觉印度人还是想把最核心的工作留给自己的人做。现在行业上层确实印度人跟白人居多,但我现在是小喽啰,还没有去试图操心那么多的事情,我也会有和白人打交道的机会,但最近一年多生活重心没有特别在工作上,更多是给自己放了个比较悠长的假期,所以我和同事关系并没有很紧密,也没有说进到公司就非常谋求升职加薪。

我觉得这一年多工作对我来说,价值更多的是有一点自由支配的钱和时间,让我想清楚一些自己生活中的课题。

经验教训

如果说有什么是我出国之前没有预见到的事儿那就是:写码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香。当时大家都知道写码香,想转码,但我转学一心想转出码,觉得自己不适合写码。但找工作决定的又比较仓促,研究下来发现写码是容易的,至少面试是比较容易准备的,所以还是找了Software Engineering的工作。而且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科技行业要比其他行业(比如和金融、传统行业)平衡,写码又比其他岗位(比如做产品)更平衡,投资回报率也比较高。

我之前觉得自己更适合做和人接触的工作,比较感兴趣的是产品设计,这个思路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实现形式并不一定只有产品。因为我真正进到这行发现,产品经理工作中更大比重的是如何让各部门帮自己去实现想要的功能,得和很多人扯皮,每天开非常多的会。当与人打交道变成工作必须的一部分时,反而会给我带来更多压力,而不是愉悦感。

写码的人际关系就比较简单了,完成工作而已。虽然这份工作对我来说并不是calling,但我也能干,而且回报相对于需要付出的努力和精力算是比较高的。至于说我自己到底能去到什么位置或岗位,还可以慢慢摸索,这份工作其中好处就是给我余地去探索,不至于把所有精力都拿来应付工作的事情。总之,找工作保持开放心态,不要过度焦虑,但也不能太开放,毕竟还有身份限制,干的工作还是得和专业有关。

PartⅤ家庭教育

作为孩子角度来讲,我妈对我的尊重最主要的是从小把我当成一个非常平等的个体来对待。信任尊重是从非常小建立起来的,比如我妈在我很小的时候,会和我说很多她工作的事情,她和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以及和她父母之间的关系,她并不是觉得小孩什么都不懂,跟我说的没用,而是相信我能够和她沟通。

我觉得我妈和很多父母不一样的点是她对我没有很具象的期待,她确实觉得我开心就好。我当时觉得自己没有考特别好而崩溃的时候,她会开导我,比如说一次两次没有发挥特别好并不会影响什么,在站的高点,学业对人生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大,或者在学业以外还有很多东西,之后的发展并不是现在的成绩会决定的事情。

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我确实学得比我爸妈好,在成绩上他们已经觉得挺好了,也不需要给我很大压力。其实因为我表现好我爸妈很放心,还是因为他们很放心我才表现好,这两点是互为因果的。我后面了解很多人爸妈之后,我觉得是我妈的教育让我成长为一个各方面综合都比较健康的人,我妈会觉得是我很好养,所以才放手。

PartⅥ水哥总结

很多学生、家长留学时会关心大学排名,担心排名认可度会影响毕业找工作。比如很多家长会担心Emory虽然在美国排名高,但是在QS排名并不高,国内知名度也不那么大,回国会不会不好找工作。在我来看,找一份好工作的本质,一定是孩子有思想,有能力,而不应该是依附于一些外在的东西。

因为在工作中,真正的价值一定是靠能力来创造的。这里我想和家长强调一点,我们一定要追求留学准备中的王道:能够让孩子能力有提升,能配得上一个好的大学,最后自然一定能够找到不错的工作。因为在面试的时候,除了可以去刷刷题,很多的能力和表都是无法作假的。所以本着这个方式去提升自己,准备申请过程,我们这么多年申请结果验证,一定能拿到不错的录取。而且长期发展上来看,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的学生,最后不需要所谓的一份好工作来给自己好生活,而是可以去创造好的工作。

我们在社会上靠的是自己能够为别人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来决定我们收获多少价值回报,所以我们在哪些方面去积累自己的能力,可以去为别人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才是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而每个人的基因特点、生存环境、兴趣特长不同,我们应该通过教育路径让孩子去把自己的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从而能够为别人创造更多的价值。各位家长朋友,很多时候不要去看一些更容易被看见的东西,被带着走,真正底层的重要的东西是,我们要用孩子过怎样的生活、成为怎样的人这种目标去倒推,应该选择怎样的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教育路径。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需要认真想一想,我更希望我们的孩子就像小L这样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努力去做。只要能做到这样,那孩子一定会有一个理想的人生。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IHBB赛前宝典——Quest Set Beta 备赛关键词

下一篇

NHSDLC秋季国榜Top1学生专访:一年创造24场连胜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