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生的咨询之中,我们看到很多同学在职业目标设计大方向上面容易出现一些偏差。
这样的偏差不仅让招生官对你的整体规划出现判断失误,更会影响你读MBA之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成功避开这些职业规划陷阱,拿到Offer的几率在客观上会提高很多。
偏差01. 认清就业环境的挑战!
这部分问题在最近这两年会更加明显。目前全球就业的大环境不好,尤其是海外求职环境表现得相当疲软。
比如在最近两年里,美国MBA毕业生选择咨询行业就业的比例比以往高了很多,但这并不是因为咨询变得更热门了,而是因为其他行业的就业在显著变冷。
在如今的大环境下,找工作确实非常难,而在选择职业目标的时候,一定程度上需要保守一些会更安全。
有的MBA毕业之后想留在美国本土的大投行里工作,或者以美国咨询公司比较高的职位进行起步,又或者想去一个美国的创业公司工作,这些都属于比较激进的职业目标。
类似这种比较波动的职业目标,也许2016-2018年还可能受到肯定,但是在2023年以后,它们就会非常难实现。
如果说你申的学校本身也不是最顶级批次的学校,那么学校也没有信心来助力你实现这样的目标。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在职业规划这个阶段里,就认清当前就业环境的挑战。
以美国客观环境为例,整体上美国经济大环境并不算太差,但面向MBA的就业环境不尽如人意。对于准备今年、明年申请的同学,在面对就业环境客观挑战这个部分一定要特别谨慎。
偏差02. 目标是否清晰能够实现?
如果你以前没有到美国或欧洲长期生活过,或者是到即将留学的目的地参加过当地工作,那么在设计职业目标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这样目标不清晰的情况。
很多时候同学们设计的职业规划是论坛或讲座听来的,属于其他人提供的相关信息,并不是从自身视角出发,也不一定适合自己,学校则更不能确定这样的目标是不是真的适合你。
就业目标不清晰的问题,很多时候也是写职业规划的时候容易犯的错误。
有一个简单有效的核实办法,就是在你留学目的地的求职平台上将求职方向、地域、能力放在一起,在自己已有的背景上加入MBA学历进行搜索,看看能不能搜到对应职位,以及这个职位是不是有中国人在里面工作。
如果看到确实有工作岗位放出来,才可以确定自己的求职目标是可行的;如果没有显示出相应的职位,就必须要很小心了,你很可能需要在这些求职业目标要素里做一些调整,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多潜在机会。
偏差03. 应该如何准备备选方案?
现在很多MBA项目比如卡基梅隆Tepper商学院等都会问你,有没有备选的Career Goal或备选职业方案,有些同学会觉得这是不是学校在考验自己,是不是试探自己对职业目标是否坚持、诚恳。
其实学校是非常务实的,招生官确实是需要了解你的Plan B。
MBA学生中,最后真正能达成自己在申请时写的职业目标的人数,只占到总学生数量的一半不到,因为行业和经济大环境都在不停变化。
很多时候计划本身并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有计划这一行为本身是很重要的。
你的备选方案应该是能为长期职业目标服务的。比如说一个学生的长期目标是做金融投资方面,那么主要职业目标可能是毕业后先进入咨询行业,然后将来转型到投资。
如果在实践中找不到咨询的工作,那么可行的备选方案可以是回到中国去做一些比较早期的投资项目,或者在投资机构中做一些次要的岗位。
虽然这些方案短期内和主要职业目标不一样,但是长期依然能够为从事金融投资服务做准备,那么就是一个合适的备选方案。
客观事实是,即使你的背景再好,将来也存在找不到咨询工作的可能。但是因为有这样的备用计划,那么一定程度上你找不到工作的可能性会比其他人要低一些,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也能发现你是从更理性的角度在做职业选择。
我们常常建议学生,在写文书或者准备申请的时候,不要把自己带入追梦者的视角,而是把自己带入一个创业者的视角。
创业者很多时候为了让自己的公司能够生存下去,可以灵活机动地做任何事,而追梦者可能就盯着自己的梦想。
一般来说,创业者会比追梦者要靠谱很多,如果你是一个投资人,可能会更倾向去投一个创业者,而不是一个单纯追梦的人。
未来在美国市场上,就业压力比较大的行业方向第一名,甚至可以说是不稳定因素排名第一的,是信息服务业,也就是广义上来说的IT行业。
如果对美国经济环境有了解的同学,肯定会知道信息服务业、IT业确实在过去几年的就业情况相当不好,而且目前也没有看到很明显好转的趋势。
另外,最近的新闻报道里,比如花旗银行、美国银行都传出来一些负面信息,因此对这些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也可能会有一些不太乐观的预期。
对金融投资领域比较感兴趣、有志于在这些方向上继续发展的同学,在职业目标和规划商行的设计上就需要格外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