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硕士研究生是否有必要参加学科竞赛?

提起硕士研究生,你的大脑以最快速度能检索出来哪些关键词呢?   于我而言,脑袋瓜子能突然蹦出来三个关键词,那就是论文、课题和竞赛

肯定会有同学对竞赛嗤之以鼻。

“我的实验都做不完,哪有时间参加竞赛?”

“本科生参加竞赛还有点好处,研究生参加竞赛能干嘛?”  

肯定也会有同学对竞赛期待已久。

“我不知道自己能参加什么竞赛,如果有机会参加,我也想试试。”

“听说过比较有名的竞赛,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参加,也不知道怎么参加。”

“我参加过,但只是陪跑…” 双方辩手各执一词,我想这事,我有发言权。  

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是一名人文社科专业的在读硕士研究生,曾获得过“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全国金奖、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全国三等奖、“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省级金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二等奖等多个奖项,目前也正在积极筹备今年的“挑战杯”…

请允许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发言:

1.学科竞赛是什么?

2.有哪些适合参加的学科竞赛?

3.参加学科竞赛对自己有什么意义?

4.如何确定自己是否有必要参加学科竞赛?

5.如何参加学科竞赛?

6.如何取得学科竞赛较为满意的成绩?

什么是学科竞赛?

说了这么多,我们直接进入今天的正题——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有关学科竞赛的一些基本知识。

顾名思义,学科竞赛是一种通过测试参与者在特定学科领域知识和技能的比赛形式。通常设计为促进学生在特定学科方面的学习、挑战和发展。

不同的学科竞赛涵盖了各种不同的学科领域,形式和内容各异。有的是在学校内部组织的,有的是全国性或国际性的比赛。目标通常是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并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在许多情况下,优秀的表现在学科竞赛中可能会为学生提供奖学金、荣誉证书或其他奖励。

适合参加的学科竞赛

人文社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拥有相对比较自由的可支配时间。以导师为主,以自身情况为辅,在完成毕业条件或者导师布置的科研任务前提下,能够自行安排其他科研计划。

以我为例,导师经常鼓励我们在学有余力之时,能力可控范围之内,多多参加学科竞赛。但是也不是盲目地什么竞赛都参加,有的竞赛专业门槛比较高,报名也只是陪跑。同样,也不是什么竞赛都不参加,参加竞赛还是有很多好处,先卖卖关子。这里主要列举一些我目前参加过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全国性学科竞赛,给大家一个参考。

比如: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它是目前我国唯一被政府认可和指导的专门面向研究生群体的全国性赛事。涉及学科和赛事众多,参与竞赛的师生、科研院校、企业也非常多,逐渐被各大高校所重视。

我所幸是得到导师支持,自主组建团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用实力征服赛事评委。记得当时汇报完毕后,专家老师还夸我的声音好听来着,把我高兴坏了,毕竟没有经过专业训练,都是自己摸索的,还有某竞争团队还夸我们项目题目巧妙,最终获得比较满意的成绩。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它由共青团中央主办,被誉为全国大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学术气氛浓厚,各大高校非常重视,可以说没有大学生是不知道这个比赛的。作为项目负责人,从组队、选题、撰写项目计划书、制作并美化PPT到路演答辩,历时一年,经历院、校、省、国四级筛选,最终破土而出,让我有机会站在总决赛的颁奖舞台,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在颁奖候场时结识到很多优秀的小伙伴。

还有“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不区分研究生赛道)、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最高学历赛道参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个人赛)、数学建模、统计建模、市场调查大赛、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等。

参加学科竞赛的意义

在宣讲交流会上,有不少学弟学妹咨询我,“研究生本来的科研任务就比较重,怎么才能有如此充沛的精力参加这么多学科竞赛”。

论文一直是我的主线任务,课题和学科竞赛是我的两条支线任务,在平时阅读文献时,会特别留意课题项目和学科竞赛,所以三者不是独立开来的,而我大部分不成文的创新想法(花里胡哨)被我运用到了学科竞赛上,让我很享受。

要说参加学科竞赛,肯定会有原因,带着小小的目标也是不错的。我把自身参加学科竞赛的意义总结为四点,也是我参加学科竞赛考虑的因素。

1.学术发展:参加学科竞赛可以促使我更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这对于我的学术发展和研究工作可能是有帮助的。

2.简历和申请:我的理想是当一名高校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考虑将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参加学科竞赛,特别是在相关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可以在我的简历上增添亮点,提高竞争力。

3.奖学金和机会:一些学科竞赛提供奖学金、实习机会或其他学术和职业发展的机会。这些奖励和机会可能对我的学费、生活费用或研究项目有所帮助。

4.社交和网络:参与学科竞赛可以让我结识同行、导师和业界专业人士,扩展我的社交网络,了解最新的研究动态和职业机会。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大部分参加的都是与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受专业限制,我认为自己其实就是一个笔杆子,需要多看多写多听,用竞赛要求去发现自己小论文的选题思路和创新点,用竞赛过程去磨练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竞赛形式去提升自己的搜索信息效率和写作水平,用竞赛时限去发展自己的文书审美和演讲答辩能力。

事实证明,正因为这些日积月累的锻炼,我获得了各方面的荣誉,包括但不限于奖金;结识各大优秀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自己的眼界,得到很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自己的成长事迹有幸纳入学校史册。

如何确定自己是否有必要参加学科竞赛

很多同学会犯难,自己到底该不该参加学科竞赛,边纠结边跃跃欲试,在这里给大家几点建议,毕竟有调查才有发言权嘛,都是我自己尝试过的好法子。不过需要提醒的是,不是每个硕士研究生都需要考虑是否有必要参加学科竞赛的问题。

有些同学可能更注重在实验室或研究项目中获得经验,而不是参加竞赛。不过自己做实验的半成品拿去参加比赛,赋予其新的意义,找到自己的科研信心,对自己的研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哟!

1.充分了解学科竞赛的内涵、类型及意义

包括但不限于学科竞赛具体指的是什么、专业性学科竞赛有哪些,参加学科竞赛考虑的因素。

2.重点掌握专业导师的意见

包括但不限于导师自身对学科竞赛的态度及对学生参与竞赛的支持程度,是否愿意作为比赛的指导老师或接受其他老师担任指导老师。

3.全面搜索院校对于学科竞赛的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院校对研究生参与竞赛的毕业条件、评优条件、加分条件,对学科竞赛的重视和支持程度。

最重要的是根据个人兴趣、目标和职业规划来决定是否参与学科竞赛。在做决定时,非常建议多与导师讨论,了解自身所在领域中参与学科竞赛的潜在好处和影响。不得不说,我每次找导沟通这个事情的时候,导都非常真心实意帮我分析利弊,最后让我自己做决定。

如何参加学科竞赛

1.选择适合的竞赛:

首先确定所在院校承认的学科竞赛有哪些,其次根据自己学科领域找到相关的学科竞赛,接着搜索官网了解各个竞赛的规则、要求和评价标准,以确保自己选择的竞赛符合兴趣和专业背景。

2.组建或参加团队:

大部分的学科竞赛是团队竞赛,需要考虑与同门或其他专业同学组建一个团队,体现团队优势,例如相同学科背景能够体现专业性,学科交叉体现创造性,跨学历体现深度性。

3.深入学习并制定计划:

竞赛通常要求深入掌握特定学科领域的知识。阅读相关文献、教材,参加相关的课程或研讨会,以提高自己的学科水平。根据竞赛的时间表和要求,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考虑到硕士研究生的繁忙日程,确保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来准备竞赛,同时不影响研究和学业。

4.确定选题:

满足竞赛要求的前提下,专门预留部分时间去寻找项目选题,根据专业研究领域,确定研究对象;参考历年获奖项目,总结起题策略。

啰嗦一句,巧借成语,谐化诗句,改编歌词都是我常用的起题目方法。

如何取得学科竞赛较为满意的成绩

每次讲到获奖心得,那一定是“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一小撮运气”。

团队成员志同道合,指导老师循循善诱,院校老师鼎力支持,如此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一小撮的运气,不骄不躁,抱着最憧憬的热忱,在严谨中求知,在摸索中前行。

首先站位要高,选题具有创新性和重要性;其次量力而行,调研具有代表性和可行性;接着精益求精,成员具有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的品质和精神,导师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广阔的学科视野;最后是滴水石穿,有勇气迎难而上,不断攀登。

总结

至于如何取得学科竞赛较为满意的成绩的具体分享,我们就留到下期再讲啦!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4年5月大考IGCSE数学划重点

下一篇

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了人工智能方向的工程学士学位(B.S.E.)课程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