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教育部发文要求全国高校开启撤稿自查模式后,已经有多省教育厅和高校响应,力求净化学术环境重塑学术信誉。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科研圈子里诸如实验数据造假、操纵同行评审、花钱代写代投等等论文灌水甚至学术不端的行为由来已久。
刚开始投期刊/发论文的同学经常会有一种无可奈何的焦躁感,原因也很简单:从同行评审到打回重改到接收再到发表,这中间的周期跨度实在是太大了。比如前年就有新闻,浙江理工大学的一位研究生都毕业上岸老家的公务员了,之前投的论文被《Nature》接收了……
不过从另一方面,类似的现象也恰恰说明了,想要发表一篇高质量的科研论文不管是从时间还是精力上都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你能想象吗,还真就有很多“超高产学者”,平均一周发表一篇论文,学术论文产量 up!up!
bioRxiv 上一项标题为Evolving patterns of extremely productive publishing behavior across science 的研究预印本显示,学术论文年产量60+的作者相较于十年前暴增了四倍。显然,这种科研发表上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引发了整个学术界的焦虑。联系到过去一年里层出不穷的论文撤稿事件,科研人员采取“不那么合规”的方法发表更多论文的现象正愈演愈烈。
斯坦福大学的博士生John Ioannidis 和他的同事检索了著名学术数据库 Scopus 中2000年到2022年索引的期刊、评议和会议论文。追踪了过去十年时间里,在不同国家和领域,“超高产作者”数量变化的踪迹。
*他们排除了物理学专业的学者和论文,这是因为物理学论文的作者身份(authorship practices)标准和其他专业差别明显,经常会出现一篇论文上百位作者的情况。
结果显示,物理学之外“科研生产力最强”的作者来自临床医学领域,截止2022年,临床医学领域将有接近700名此类超强研究人员。此外,农林渔业方向的此类研究人员数量增长最快,2016年到2022年间增长了14.6倍,其次是生物学、数学和统计学。
仅在2022年,就有1,266名作者平均每周发表一篇学术论文,而在2016年这一数字还仅为387。
除物理学外,2016年到2022年间,大多数国家的高产作者数量增加了一倍多,其中有些国家的增长数更是令人咂舌。如果按照增长倍数算的话,泰国在2016年有1位“超高产作者”,到2022年有19位暴增19倍。但以绝对数量增幅而言,同一时间段,沙特的“超高产作者”数量从6增长到69,位居世界第一。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学术与研究诚信办公室的 Tirayut Vilaivan 直言,以泰国高校实际的科研水准来说,这种超高产作者的突然暴增非常令人担忧—— Vilaivan 就差没直说你们一个个都是“灌水怪”。
泰国素罗娜丽科技大学 (Suranare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化学教授 David Harding 在评价这一现象是认为,这种增长一定程度上是泰国的研究资助体系偏好的改变导致的:教育部和其他政府单位越来越倾向于把 funding 提供给大型跨学科团队而不是单个的科研人员。这就导致了很多科研人员的名字作为作者频繁出现在一大堆论文中,即便不是一作或者通讯。
另一个影响因素可能是泰国对大学排名的重视,而大学排名是以SCI/SSCI/CPCI/Scopus/ProQuest等等学术论文的数量和指标为基础的。为了提高学校排名,许多大学制定出高额的现金奖励来鼓励研究人员在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如果科研人员运用得当,他们每年仅通过发表论文就可以赚取高达100万泰铢(28,000 美元)的收入。
但更多的学者却担忧,这种蓬勃发展的“要么发表,要么灭亡”文化与金钱奖励制度相结合,为不法分子的猖獗创造了肥沃的土壤。在泰国,类似国内各种论文代写代投的公司从疫情期间就开始蓬勃发展,他们还处在学术生涯早期的青年学者和学生们大量出售造假论文 —— 以至于被戏称为“造纸厂”。
臭名昭著的“万能细胞”造假事件主角:日本生物学家小保方晴子
不断涌现的灌水论文其实质上不过是一场学术界的泡沫经济。各种XX学神X年XX篇SCI的营销,制造出花团锦簇的虚假繁荣,但在其背后还掩藏着愈来愈同质化的冗长内容。
我们能理解很多童鞋出于现实的压力,不得不制造出一些缺乏实际价值的内容。但一定要清楚,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学会基本的学术规范,学会如何搭建合理的论文框架,远比制造出一两个所谓的“新发现”重要。
b站关键词搜索“论文灌水”,相关内容能有几十页,热门视频轻松播放量破百万。诸如学术裁缝、偷梁换柱、数据清洗等等灌水届的“科研大法”评论区全是“吾道不孤”“受益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