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了一篇文章《2022申请季RD的第一封拒信来自…》,乱猜了一通RD申请,今天上午出完了stanford,发现自己蒙对了一些。那么顺便写一篇文章来总结下这个申请季。
申请季核心词——难!
永远都是最难的申请季,今年就同行都崩了,大家几乎都在说,为什么啊?
备胎反击战和海王的PK,最后就是海王竟然输了。没错,我两个录取大藤的学生纷纷被UCLA和UCB嫌弃了……
我整理了一个精简版的,去掉了外籍学校,只保留了大陆背景的,没计算任何大陆国籍学校(包含港澳台的学生)
Princeton 实验*3/深中/十一
Harvard 南外/101/包玉刚/十一/建平(有一个案例身份存疑)
Yale 人大附/十一/北京四中/杭外/天津法拉古特
Stanford 深国交/深中/青岛二中/人大附/融侨赛德伯学校/小径湾Basis(Basis学生身份不确定)
Columbia 华南师大附*2/101/广州Basis/世外/南外/广东实验/UWC(存在2个或者2个以上身份存疑)
Penn 深国交/十一/南外/实验/人大附/上外/深中
备注:存疑的意思是不确定学生身份(护照),并不是造假,只是不确定!!!毕竟我也只是一个顾问,不是留学圈卓伟。且上述数据是根据各种公众号的总结,可能不是完整的,但是就看一下。
Princeton/Columbia说扩招的结果,真的是笑而不语。
Harvard猜中了南外和十一,但是今年就这么几个,也就还可以。
Yale还是从feeder school录取为主。
Stanford就百花齐放了,除了人大附和深中是传统名校。
Columbia四个学院和双学位的介绍在《2022申请季RD的第一封拒信来自…》里面详细介绍了,这里不赘述,我只想说,双学位的录取和单学位有区别。
头部学校录取也减少了很多
每年大陆的录取,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北师大实验和南外。
北师大实验的录取:
引用于pyq的图片,没找到出处。
这个是最近两年的比较。
我选择北师大实验,而没选择南外,是因为南外通常意义上,大家是看到的体制内的出国党,就是高考体系的,南外的IB/alevel/CTC相对比较独立,所以这就存在一个bug,就是南外的出国人数可能每年差不多200左右,但是出国质量就不确定了,比如450人一个年级里面年级top100多少出国的就决定了这个出国质量。
而北师大实验就是国际部,所以相对稳定,出现从备考出国转到高考的概率比较低。
降档录取是事实,但是也不是。
“没录取到理想学校……”
“降档录取,真遗憾。”
每年申请季都听到类似的话,我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样的事情有两个原因:
第一,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每年美高的录取难度增加(尤其是标化!)但是仍然保留中国身份的,他们是也占中国录取名额的,不要感觉这些人出去了就和自己不竞争了。
第二,申请就是一场博弈,有输有赢。早申请的时候,很多人都想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但是早申请上岸的终极是少数。错过了ED1或者REA的话,就是面对这样的风险。
所以,降档录取,确实因为很多学校录取人数减少了,但是更多是整体竞争增加,头部学生增加,自然而言就导致结果未达到心理预期。
建议:
在接下来的申请季,一定要多增加“保底”学校,至少多增加12月份出EA结果的学校!这样至少安心。还有,好好把握ED,一定要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去评估ED!
还需要做的事情
有WaitList就抓紧去努力啊!
虽然很多学校的WL其实就没什么希望,但是都要全力去试试,尤其是美高的学生,这时候美高或者有比较完善升学团队的学校(比如包玉刚/UWC)抓紧去找自己的Counselor去沟通,让他们推荐!
如果没有WaitList,那么就好好准备本科的学习。
关于转学,我想说,不要太纠结这个问题,就现有学校也是就是适合你的,去了之后,先努力适应,如果学习内容不满足自己的诉求,GPA过于轻松拿到满G,那么再考虑转学。
当然最关键的问题,对自己职业的思考,不要盲从的看排名。
自己是想留在美国?还是毕业回国?还是想继续深造?那么这些就涉及到选校了。
如果继续深造至少要避开GPA Killer这样的学校!
如果是想留在美国,那么就看学校就业和地理位置!
如果是回国的话,看自己想做什么,这时候和家里人聊聊,是想去国企?那就看QS全球排名。亦或外企,那么看看他们的target school是什么。
心情鸡汤也需要喝几口的……
有时候也需要用爱发电的,就录取不理想,那么肯定会不开心的。
我以前说的是,保持平常心,毕竟申请不是我们能左右的。过程自己全力以赴,那么结果就Youdeserve that. 接受是唯一能选择的。
但是现在,我想说,人生且长着呢,天还没塌下来,就继续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