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外审通过后居然被挂了……

“查重过了,导师过了,盲审、外审都过了,没想到最终答辩居然没通过……”

“一辩没过,喜提二辩……”

许多同学普遍存在一种误解,以为经过前期的盲审、外审等一系列严格把关后,毕业论文答辩仅仅是走过场,不会出现问题。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毕业论文答辩并非例行公事,在这个阶段,答辩委员会会再次全面审视论文的质量,包括但不限于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论合理性等方面。

因此,即使前期审查顺利通过,仍有可能在最终答辩环节被要求进行二次答辩,甚至不乏因论文质量问题而不予通过的真实案例。

最终答辩没通过,其后果不仅会导致延毕,好不容易获得的工作机会也会失之交臂。

眼看着身边的同学们纷纷开启新的人生篇章,自己却不得不重返原点,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大幅度修改和完善毕业论文,重新经历一遍毕业流程。

这种意想不到的挫折,往往会让当事者感到措手不及,伴随着沉重的压力、无尽的焦虑以及深深的失落感。

01、老师们为什么会在最终答辩卡人?

对于我们所写的毕业论文,除了自己的导师要在毕业论文上签名,承担指导责任,以及为我们毕业论文的质量负责,最终答辩组的各位评审老师们同样也会对该组毕业生的论文质量负责。

举个例子,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顺利毕业后的毕业论文都可能被教育部每年一次的抽检所抽中。如果抽检不合格,不仅该名学生自己及其导师会受到重要影响,答辩组的各位评审老师们也需要承担相应责任,比如3年不能参加毕业论文答辩评审工作,严重的甚至不能参与毕业生的论文指导工作。毕业论文答辩不通过不是导师刻意为难学生、也不是对学生的否定,而是对学术严谨性的要求。

老师们严格把关,是为了确保教育质量,同时也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对于未通过的学生,通常会有二次答辩或其他补救措施,帮助他们改进论文,直至达到合格水平。当然,也可能会要面临延毕的情况。

02、最终答辩不予通过的原因

1.指导老师放养不管,论文质量低

每到毕业季,在互联网的各个平台总会看到许多“毕业论文导师不管怎么办”的求助帖,“导师也不怎么看论文,就让学生根据答辩老师提的问题修改就好”,尤其是在本科毕业论文中这似乎成了普遍现象。作为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大多是学院随机分配的,每个学生都会对应分配到一个指导老师,而一个指导老师一般会被分配到8位左右的本科生。

因此本科生与研究生在毕业论文指导上存在较大的客观区别:研究生大多在入学前或刚开学就选择好了指导教师,并自此与导师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导师对他们个人的学术指导更为深入和全面。

然而,这种情况在本科阶段则有所不同,部分本科生可能在整个四年学习生涯中与指导老师接触不多,加上随机分配机制,以至于到了毕业论文阶段,教师对所接手指导学生的学术背景和基础知识并不了解。

加之学生们的水平也参差不齐,难以统一指导,而因材施教又面临着时间精力紧张的普遍现象。所以,许多论文指导老师都是以学生主动来问问题为主要指导方式,需要学生更主动、有一定自学和自我研究能力。若学生不主动,就很可能会呈现指导老师放养不管的表面现象。

2.论文选题与所学专业不相关

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其所学专业领域内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方式,它的选题应当紧密结合所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研究方向。

论文选题与所学专业不符合,不仅难以反映本领域、本行业的现实需求,而且作者在非本专业的领域可能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使得论文内容深度和广度受限,难以达到硕士或博士层次的学术要求。

在学术界,毕业论文的选题与专业不相关是一个可能导致最终答辩不予通过的重要原因。学术界对于学位论文有明确的专业定位和评价体系,选题与专业不符的论文很可能在同行评审、专家鉴定等环节被质疑其原创性、科学性以及对所学专业的贡献度。

3.扣题不紧导致论文内容离题

论文选题过于广泛或随意添加副标题,导致内容与标题不紧密,是许多论文无法通过答辩的常见问题。以一篇旨在从风险社会视角探讨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学位论文为例,尽管作者在文中提及了风险社会概念的出处,但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并未真正深入并系统地从这一独特视角进行探究,停留在一般性论述层面,缺乏深度和针对性。

这是由于忽视了科研选题需遵循的“小切口,深挖掘”原则,导致该论文的研究显得较为肤浅,这种情况造成了题目与论文主体内容脱节,仿佛是两张无法贴合的“皮”,很可能无法通过答辩。

4.开题报告答辩、预答辩、盲审阶段提出的问题未修改到位

一方面,在答辩环节中,学生可能会面临与答辩评委沟通理解不到位的问题。由于答辩现场氛围通常紧张而紧凑,部分学生采取保守的“只答不辩”策略,这会导致他们在面对评审老师提问时,未能进行充分且深入的交流互动。

加之学生自身的阅读积累和知识背景可能与评委不尽相同,对于某些专业问题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这就进一步限制了他们准确把握问题核心并做出全面回应的能力。问题理解不到位,会导致修改不到位,以至于到了最终答辩依然存在问题。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会遇到答辩老师修改意见与指导老师修改意见不一致的两难问题。由于答辩老师和论文指导老师是不同的,每位老师的学术背景、关注点和评判标准各异,自然会导致他们的修改意见多样化。

此外,答辩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分配也可能影响答辩老师对论文的深入理解和全面评估,加之答辩现场多位评审老师共同参与,经常出现不同老师提出的意见有所差异的情形。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与自己的指导老师沟通后听从其意见,但指导老师拥有的是打分权、答辩老师拥有的是通过权,若不同老师的指导意见存在较大分歧,也可能会导致最终答辩被卡。

03、最终答辩的注意事项

1.充分理解,积极沟通

在毕业论文修改环节,最关键的是要详尽研读评审老师给出的反馈意见,务必确保自己对其中提出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有着透彻的理解。遇到模糊不清或存疑之处,不要犹豫,应及时与指导老师或答辩评审专家取得联系,积极进行沟通交流。老师非常建议大家多去找指导老师、答辩组老师主动请教,

一方面请老师们多多指出论文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也可以多询问老师们的建议和点拨,很多时候都能起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你提升论文质量,还可以让老师们感受到这个学生是认真对待、认真准备的,给答辩组老师们留下一个好印象。

2.预判老师的预判

为了能在答辩中表现得游刃有余,需要预先设想答辩委员可能提出的问题,并准备好对应问题的回答要点。

其一,在最终答辩前要重新熟悉自己的论文,包括研究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这些要素,确保能够清晰地解释每一部分。

其二,可以通过学长老师的经验,提前了解你的评审老师可能提出的问题类型,做到结果导向。

其三,准备回答一些常见的答辩问题,例如:

①你为什么选择这个研究主题;

②论文的核心观点和创新点;

③你的研究对理论和实践有什么贡献;

④研究方法的选择及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⑤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过程;

⑥结果解读和讨论,尤其是对于结果与预期不符的部分;

⑦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⑧你的研究结果如何与现有文献相吻合或相矛盾?

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准备,才能在答辩现场从容应对,清晰、准确、有说服力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同时,这也体现出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理解和反思,进而提高答辩成功的概率。

3.礼节做到位毕业论文答辩不仅是讨论学术研究的重要场合,也是个人修养和素质得到充分展现的场合。

①着装:穿着正装出席,男生可以着正装衬衫、西裤,女生可以选择正装套装或商务裙装,整体形象应整洁大方。

②入场与结束:入场时保持微笑、精神饱满、姿态大方,向答辩委员会鞠躬示意,表示尊敬。结束答辩时,不论答辩结果如何,都要表现出谦逊和感激之情,向答辩委员会致谢并鞠躬后有序离开。

③注意非语言沟通:保持良好的眼神交流,站立或坐姿要端正,避免做出不耐烦或防御性的肢体语言。

④倾听:当评审委员提问或发表意见时,要认真倾听,不要打断他们。确保你完全理解了问题后再回答。

⑤承认不足:如果评审委员指出你论文中的不足,要诚实地承认,并尽可能地提供改进的方案或未来的研究方向。

4.自信、自洽,才能让老师相信

很多同学在面对毕业论文答辩时,可能会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产生自我怀疑,认为其深度不够、学术价值不高。尤其是在与已发表的专业学术论文比较时,这种感觉可能会更加明显。我们要明白,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初次撰写和答辩的论文往往是在学术道路上的一个起步阶段,相比于资深学者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的研究,存在较大差距是一个正常的普遍现象。

面对答辩,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研究的全过程和结果有深入的理解,能够自信、流畅、逻辑严密地阐述自己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即便研究内容相对浅显,但只要能够展示出严谨的科学态度、扎实的研究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够赢得答辩老师的认可。

因此,树立自信,确保论文的内在逻辑自洽,是答辩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也只有做到自信、自洽,才更能让老师信服。

祝所有毕业生们,准备到位、自信陈述、灵活应答、顺利通过,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精彩呈现出来!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9大留学优势!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