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美国大学研究型硕士或博士项目时,发套磁信(也就是向教授发送的邮件以引起他们的关注,有时称为感兴趣信)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套磁信是一个展示学生的专业能力、研究兴趣和个人特质的机会,对于申请研究型硕士或博士项目尤为重要。正确地使用套磁信,可以显著提高申请人的申请可见性和成功率。
套磁信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 建立联系:
套磁信是与潜在导师建立初步联系的方式,可以让教授在审查众多申请者时记住你,而且申请人有机会向潜在的导师展示自己的学术背景、研究经验和专业技能,这些信件评估你作为候选人合适性的重要因素。如果教授对申请人的背景有兴趣,这个时候能显著提升申请人的申请在众多竞争者中的突出性,可能会在录取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支持。
2. 展示兴趣和专业背景:
通过套磁信,申请人可以展示对特定研究领域的热情和动机,并表明自己希望在其指导下进行研究。这是申请表格和简历中难以表达的。这种个性化的展示有助于教授评估申请者是否与他们的研究团队匹配。
3. 获取信息和建议:
通过与教授的交流,学生可以了解更多关于项目的细节、研究方向的最新动态,也可以询问教授是否有研究助理(RA)或者教学助理(TA)职位,以及可能的研究机会。同时教授也会对申请的学生的研究计划、背景以及申请材料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这些信息对于学生撰写个性化的申请材料非常有用。
4. 评估招生和提高录取机会:
针对博士项目可以提前了解该教授是否还有招收新学生的计划和资金支持的情况,从而可以更加针对性地选择申请的导师和项目。如果一个教授对申请学生的背景和研究兴趣印象深刻,教授们可能会在录取过程中向招生委员会推荐该学生。教授的推荐在录取决策中通常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所以说套磁信是一个展示申请人的专业能力、研究兴趣和个人特质的机会,对于申请研究型硕士或博士项目尤为重要。正确地使用套磁信,可以提高申请材料被关注的机会,可以显著提高申请人的申请的可见性和成功率。
那么撰写套磁信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或者避免哪些坑呢?
1. 研究申请专业教授的工作,避免未作研究乱套磁:
在写信之前,详细了解教授的研究领域、最近的出版物和他们的实验室等。不要在不了解教授的研究领域和当前项目的情况下发送邮件,有些学生的套磁方式是:把自己写好的套磁信,随意地发给想申请的学校教授,也不管这个教授的研究方向和自己套磁信写的内容有没有相关性。
因为在研究型硕士和博士项目申请中,每个专业都有很多细分的分支和方向。举个列子:计算机专业下的分类:计算机系统类、计算理论类、人工智能类和交叉领域类。再细分下去,比如计算机系统类下又有很多方向: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安全、软件工程、计算机结构、数据库等等。如果申请人做的是计算机语言方向,而套磁信的教授是计算理论类偏算法和复杂度的,那么此时申请人的操作就非常危险!因为申请人的套磁信表明了——兴趣点和教授不一致。那么教授就就没有理由去录取该申请者。
同时避免发送内容空洞、模板化的邮件。每封邮件都应该显示出申请学生对特定教授的研究有深入的理解和兴趣。缺乏具体的提及可能会给人留下不够认真的印象。
2.撰写个性化套磁信件同时,避免发送给同个学校不同老师
每封信都应该针对特定的教授和项目进行个性化。使用教授的名字,并提到一些特定的工作或项目细节,表明自己确实研究过他们的工作。
但是千万避免因为太过于想去某一个学校,或者不了解博士申请的规则,给某个梦校的好几个老师都同时发了个性化且内容完全不一样的信(说白了:申请人表明自己对不同老师的方向感兴趣)。这个操作正好和第一个相反,但是结果也是很致命的。因为在研究院的职场环境中,同专业方向的老师大概10多个教授,这些教授也会一起喝咖啡,吃个午餐或者办公室串门。很有可能无意中聊到了一个学生,然后不经意发现,这个学生怎么都感兴趣?显然很不合理,对吧。这种情况下,教授们会认为这个学生其实什么都没有兴趣,不是一个合适的研究型人才的候选人。
3. 套磁信表达简洁明了,避免啰嗦冗长和语法错误。
尽管需要包含足够的信息显示申请人的兴趣和资格,说明学术背景、研究经验和其他相关经验,凸显自己是该研究领域的合适人选,但信件应该简短(通常不超过一页),直接陈述申请者的意图、背景和兴趣点,避免写出过长或含糊其辞的邮件,清晰和简洁是关键。
另一点: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或使用非正式语言都会减弱申请的专业形象。因为对于研究型硕士和博士项目研究的产出就是论文,而论文取决于学生地英语写作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校对GRE地写作或TOFEL写作分进行考量。如果信件中有语法错误,正好暴露了申请人的英语写作能力的短板,很容易造成教授对该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担忧,反而不利于申请。
4. 避免频繁跟进:
发送套磁信后需要有适当的等待期,得不到回复或者被拒绝都是很正常的,频繁或过早地跟进可能会给人压力感,穷追猛打发邮件轰炸更不可取,会给教授留下很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