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私校面试会偏爱会团队合作的学生?

为什么私校面试,偏爱会团队合作的娃

和中国家长们聊起孩子的课外活动,答案往往是马术、钢琴、游泳等等,大多是单枪匹马。我颇有感触,常建议家长给孩子增加一些Team Work项目,家长的反应大多是,Team Work不好找呀! 再一深聊,有时也有Team Work机会,但家长也存在一定顾虑:比如加入乐队,练琴效率不高,孩子单独发挥的时间不如单练,所以不出活儿。

我的第一反应是:只有乐队演奏才能真正让孩子感到共同创作音乐的快乐,才能更长久让音乐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自己在家练基本功,是不是舍本逐末了? 其实,Team Work无论从感性还是功利来看,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这期我们就来聊一聊。

英国私校的孩子们而言,Team Work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像练乐器,肯定得加入乐团、乐队,哪怕有些乐器在我们的印象中不是合奏乐器,也是如此。在英国,即使专注于钢琴的孩子,这种似乎只有独奏机会的乐器,他们也一定有加入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为别人伴奏的机会,从另一个层面感受音乐

英国学校音乐奖学金的考试中,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你有没有乐队或者合奏的经验?

运动更是如此,大部分活动都是team based。

例子太多了,足球、橄榄球,板球,曲棍球,无板篮球等等,只要孩子上学,自然会参加几个,相反单人活动属于少数,这一点和国内恰恰相反。

说到Team Work,常见好处大家都知道。团队中不仅有沟通协作,也免不了有分歧和冲突,孩子能够学会正确应对;一项又一项的挑战,正是“问题解决能力”的最好的训练场景。

但有一些过程中的好处,家长们却时常忽略。最简洁有力的一条就是,好玩儿的力量不可低估。

比如我家老大,他最喜欢剧场的后台灯光设计工作,每次一部剧上演,他需要和剧组同学共同工作几十个小时,忙起来的时候,顾不上去学校食堂吃完饭,学校就准备食物大家一起在现场吃。所有人朝着一个目标,聚集在一起快乐,让高强度的课外活动所有的麻烦和累变成了享受。并且,这种维度连接而成的友谊,也会伴随终生。

去年我们在北京的一次分享会中,来英国读书才一个学期的小学员,分享英国学校生活的各种快乐。他原本是一个不爱运动的孩子,但来了英国,对各种团体球类运动越来越有兴趣。当被问到,你打球时候,最喜欢的是哪个时刻。他真诚地回答:match tea! 就是每次比赛后,两个球队坐在一起喝茶吃东西聊天。

这就是孩子最朴素也最真实的渴求。也许是很多家长想不到的,能让孩子爱上运动的原因吧,答案不是千金难得的教练,而是Team Work 的乐在其中。

同样,玩乐器的孩子,没有乐队的气氛,全靠妈妈“蹲守”,对亲子来说,体验都一定是大打折扣的,这份努力又可以维持多久?就像一些想放弃乐器的孩子问的:for what? 就是我现在一个人在家练琴,是为了什么?如果同样的孩子,进入了乐团,听到大家一起创作出来的那么美妙的音乐,而自己是其中的一员,这个for what 的问题可能就有答案了。

我家老三学校的音乐总监,在每次学校音乐会后,总是对乐队孩子们说这样一句话:你们真的很幸运,因为你们能够一起创作出这么美的音乐,而你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员。

孩子听到这句话,是不是在练琴时问的"for what" 这个问题就慢慢找到了答案呢?

再者,Team Work能够给孩子的驱动力提供“补给”,肩上有担子,能让他们时刻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

比如我家老二小时候,平时出门,要大人催了再催,但唯独周末去参加团队比赛,自己会上好闹表起床,一贯的磨蹭就会一下消失,准点出门。甚至刮大风下大雪的恶略天气,他更能主动意识到应该要早点出门。

因为他从小就被教育,在团队里,迟到的后果和上学迟到不一样,可能因为自己一个人到晚了,团队会被取消比赛资格。孩子们从小就懂得,不能因为我,拖团队的后腿。

不仅仅是体育,即使音乐也同样如此。引用Tonbridge 汤布里奇音乐总监在我对他采访时说的一段话,他说到合奏对于钢琴家的重要性:

In acting as a team, you learn to be flexible. Sometimes it's not doing exactly what you want to do, you actually have to fit in with someone else creating something between musicians that can bebetter than if it were just yourself. That goes beyond music.

"在乐团中,你必须学会要灵活。有时候你必须做的事情不是你想做的,你得迎合其他音乐人,这样才能创作出比你一个人能做出的更好的音乐。这种锻炼超越了音乐本身。"

更让孩子有安全感的是,团队合作中,个人的输和赢是被淡化了的,孩子能够在安全网中,踏出认知输和赢的第一步。

对孩子来说,面对团队失败,家长说一百句,都不如一条绳上的同伴的相互关照。我们都说,要有效沟通,其实有些语言,是孩子间才能彼此理解的。

孩子在Team Work浸泡之后,工作习惯、合作以及处理分歧的能力,会自然映射到孩子们长大后的生活和工作风格。所以,英国学校都会特别注重Team Work体系构建。

如果说Team Work是棵大树,那社区精神,作为基本常识性概念,就是土壤。几乎是所有学校都强调社区精神,一些老牌学校,教育理念中都有责任和担当,这是很重要的一个DNA。一个哈罗中国家长,在看到哈罗橄榄球重大比赛夺冠后,全校都为之狂欢这一情景时,很感叹地对我说,全场都是满满的集体主义教育,现在更加明白为什么二战时,精英学校牺牲的人数那么多,就是归功于他们教育中的社区精神。

社区精神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让孩子们永远有"共赢"的意识。他们可以为集体的成功而骄傲,也可以为别人的优秀而高兴。也曾有一位家长向我分享,孩子刚到英国,第一次钢琴独奏完成得非常出色,结束时候,学校的同学们,无论认识与否,甚至在座的家长都过来对孩子说:祝贺你,你弹奏得太出色了。

社区精神,强调的是完整的拼图,因此需要“看见”他人。

也就是基于这种社区氛围,孩子们是非常鄙夷告状,老师更不会鼓励孩子们打小报告。"告状"在孩子们眼中,是个受人鄙视的行为。他们说,你想没朋友吗?你就去给老师告状吧。这可能也是孩子们心中"共赢"和"Team Work"的另一种体现。

所以,基于这篇土壤,私校从一开始选拔学生时就非常强调Team Work。入学选拔,最常见的是group Interview,比如,孩子做自我介绍之后,学校会问,如果你要组建一个公司,你会挑选组里哪几个孩子合作,为什么?

这个问题,就是考察孩子是否有倾听、接纳他人的意识,以及对于团队的理解。

在土壤之上,像呼吸一样的Team Work氛围,还需要由各种活动组成的坚实基础,前面提到的体育、乐团是其中之一,也有一些意料之外的。

比如学术上,许多私校提供跨学科的团队项目。举个例子,很多私校D&T部门常会带领孩子参加GreenPower Race(绿色能源竞赛),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需要一起设计一辆电动车,这其中涉及到许多设计、工学、市场营销技能,甚至还需要自己去找当地企业拉赞助,每个孩子一定会有自己相对擅长的部分和角色。

更不用说像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这样的活动,基于彼此诉求的辩论、谈判就是活动主线。

另外,除了具体的活动,寄宿文化丰厚的学校,宿舍常常就是最自然的最小团体单位,哪怕一个孩子脱离所有的课后俱乐部,Ta都是有归属的。机制上,有寄宿文化的学校,会强调“宿舍荣誉”。

比如伊顿,每年这个时候有一个叫“bumps”的划船比赛,这个比赛就是以二十几个宿舍为单位。每一年竞赛开始时船只的顺序,就是维持前一年比赛时结束的顺序,胜负格局是在延续的。

为了让落后的孩子们也有参与感,学校还会设置一个most improved奖项,前进的排位最多的,就可以获奖。每个宿舍的孩子,在这一周中,都拧成一股绳,全心全意地以各种方式为自己的宿舍加油助威。

尽管每个宿舍一只船上的8个队员,水平一定上下也有差异,可孩子们在这里没有自我只有团队,每一只桨要跟着前面的一只桨的速度,只有一个声音一个速度。比赛连续4天,每天结束后,所有孩子能看到自己宿舍在全校的位置,是进位了还是退位了。无论每天结果如何,每个宿舍都一直保持朝气,气势不减、一鼓作气,坚持到比赛结束。

就是这种自然沉淀下来的社区精神土壤,再加上方方面面的团队活动作为基础,以及一些环节设置,形成了一个Team Work的闭环,也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这棵Team Work大树,一旦繁茂,受益当然是孩子。因为就如老话说的:

Ifyou want to go fast you go alone,if you want to go far you go together。如果你想走得快,独行,如果你想走得远,同行。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大学招生是否真的不考虑种族因素?大学申请的挑战、变化和机遇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