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学位、辅修、第二学位超详细解读

先来看三组数据。

近年来,就业市场的供给端与需求端,一方面,是毕业人数的持续增长。2022年普通本科毕业生人数为471.5658万人,相较2021年的428.0970万人,同比增长43.4688万人,增长幅度为10.15%。

超详细解读:双学位、辅修、第二学位,你需要的到底是哪个?

图源:国家统计局

超详细解读:双学位、辅修、第二学位,你需要的到底是哪个?

图源:国家统计局

另一方面,是失业率的步步紧逼。

自2024年1月,我国国家统计局公布分年龄组失业率数据,分为不包含在校学生的16—24岁、25—29岁、30—59岁三组劳动力失业率。下图为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的数据。

超详细解读:双学位、辅修、第二学位,你需要的到底是哪个?

图源:国家统计局

超详细解读:双学位、辅修、第二学位,你需要的到底是哪个?

图源:国家统计局

与此同时,考研竞争也越来越激烈。2023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为474万,相较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457万人,同比增长17万,增长幅度为3.72%。

超详细解读:双学位、辅修、第二学位,你需要的到底是哪个?

图源:研招网

工作难找、考研内卷,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破局?

双学位、辅修、第二学位,成了不少学子的“破圈之法”。它们究竟有何异同,你需要的到底是哪个?

01、双学位、辅修、第二学位,解读官方政策

专业现状一、双学位双学位,即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开设的一个双学位专业——“园艺+人工智能”未来毕业时将获得农学学士和工学学士双学位。

超详细解读:双学位、辅修、第二学位,你需要的到底是哪个?

图源:中国农业大学

1.双学位主要通过高考招收学生

目前大部分高校中,在上大学之前报名的,是双学位;在读大学期间报名的,是辅修;在读大学毕业之后报名的,是第二学士学位。也就是说,能否选择双学位,需要在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就重点考虑的。目前,也有部分院校支持在大学就读期间报考双学位,比如北京大学面向大一大二学生提供双学位申请。

超详细解读:双学位、辅修、第二学位,你需要的到底是哪个?

图源:北京大学官网

2.任意两个专业组合都可以吗?不是。

在高考时招生,高校会在招生计划中注明“双学士学位”是哪两个学士学位。与此同时,“双学士学位”中两个学士学位需分属不同的学科门类,通俗一点理解,就是两个专业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授予的学士学位要不一样。

3.双学位一般在本校就读,不可跨校

根据教育部规定,“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高等学校,经过市学位委员会审批,可在本校全日制本科学生中设立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4.不单独发放学位证书

双学士学位毕业生只收到一本毕业证书,一本学士学位证书(注明所授两个学位)。例如,修满英语专业学分,同时又修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分,获文学、经济学双学士学位。除此之外,一些院校与国(境)外院校合作办学,毕业由中方学校和外方学校各颁发一个学位证,也属于双学位的范畴。

超详细解读:双学位、辅修、第二学位,你需要的到底是哪个?

图源:《北京市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

二、辅修辅修,即辅修学士学位。

1.辅修可在读期间报名

目前大部分高校中,在上大学之前报名的,是双学位;在读大学期间报名的,是辅修;在读大学毕业之后报名的,是第二学士学位。一般来说,辅修学位主要是面向本科大二、大三的同学。比如,专业为自动化的同学,可以辅修英语专业;专业为金融学的同学,可以辅修计算机专业。

2.两种辅修:辅修学士学位VS无学位辅修专业

部分高校提供两种辅修项目供学生选择:一种是“辅修学士学位”,另一种是“无学位辅修专业”。

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辅修学士学位”有毕业设计,最终在学位证中注明。“无学位辅修专业”则无毕业设计,最终单独颁发辅修证书。此外,二者在学分要求上也有一些不同,辅修学士学位一般要求更高。

3.辅修一般在本校就读,不可跨校

根据教育部规定,“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高等学校,可向本校符合学位授予标准的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授予辅修学士学位。”修读辅修专业一般都是插班上课,很多时候并不会单独开班,一般安排在周末时间上课,可能会涉及跨校区上课。

4.没有取得主修学士学位的,不得授予辅修学士学位

根据教育部规定,“辅修学士学位应与主修学士学位归属不同的本科专业大类,对没有取得主修学士学位的不得授予辅修学士学位。”学生在毕业时收到一本毕业证书,一本学士学位证书(达到辅修学士学位授予要求的,辅修学士学位在主修学士学位证书中予以注明,不单独发放学士学位证书;未达到辅修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只颁发辅修专业证书)。

5.不单独发放学位证书

根据教育部规定,“辅修学士学位在主修学士学位证书中予以注明,不单独发放学位证书。”辅修专业证书是由高校自行组织的,以学分制的形式来进行课时学习。若修够一定学分后由该校颁发相应专业的结业证,但是学生是无法获得学位的。

超详细解读:双学位、辅修、第二学位,你需要的到底是哪个?

图源:《北京市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

三、第二学位第二学位,即第二学士学位。

第二学位在层次上属于大学本科后教育,与培养研究生一样同是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种途径。用通俗语言来讲,第二学位是指要在已经修完一个本科的专业,已经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之后,即大四毕业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攻读另外的一个专业学科的本科。

修第二学位有学制的期限,通常是2年时间。

1.第二学位面向应届毕业生或毕业后学生

目前大部分高校中,在上大学之前报名的,是双学位;在读大学期间报名的,是辅修;在读大学毕业之后报名的,是第二学士学位。也就是说,修读第二学士学位必须本科毕业。

2.第二学位可本校、也可跨校

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范围和报考条件由高校自主确定,可以只招收本校学生,也可以跨学校招生。

3.第二学位如何报考

(1)招生对象:当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业生以及近三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目前未就业的往届生。

(2)招生模式: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考试。各招生高校单独发布招生章程,制定招生考试办法。没有全国统考,报名考试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5-6月。第二学士学位考试招生办法由高校自主确定。对本校毕业生可根据在校期间学业成绩等情况,灵活制定考评办法;对跨校报考的学生应通过考试录取。

(3)信息渠道:教育部建设“全国普通高校第二学士学位招生信息平台”,高校在平台发布招生简章,开展政策宣传、录取名单公示等工作。

(4)有单独的证书

修满年限,满足相关要求,授予毕业证书(注明第二学士学位的专业名称、学习时间等内容)、学位证书(注明“第二学士学位”字样)。

超详细解读:双学位、辅修、第二学位,你需要的到底是哪个?

图源:《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第二学士学位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

02、双学位、辅修、第二学位,有何异同

一、三者的相同之处1.复合交叉性,升学、就业竞争力强

双学位、辅修及第二学位教育途径的一大优势,在于它们促使学生跨越单一学科的界限,鼓励探索并整合不同知识领域的精髓。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在多学科基础上的综合能力,还促进了知识边界的拓展,激发在交叉学科中寻找新颖见解与创新解决方案的潜能。因此,这些教育路径成为了打破传统学术隔阂、培育复合型创新思维的重要驱动力。

这就使得双学位、辅修、第二学位的学生,无论是求职还是深造时,两个专业、两个方向的,都能带来更灵活的选择、更多样的可能性、更强的竞争力。此外,对于个人提升,投入不同专业的学习,感受不同领域知识的碰撞,有利于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拓宽认知。

2.多读一个专业,需要付出更多

攻读双学位或辅修的学生要修读两个专业的课程,注定将度过充实而又忙碌的大学四年,肯能遇到的困难是主要是学习上的压力,学习占用周末时间,也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此外,跨学科学习难度加大、毕业时要下更多功夫,这些都是可以预想到的日常。

所以,如果自身时间和精力有限,报考还需谨慎。

二、三者的不同之处

1.报考时间不同

在上大学之前报名的,是双学位。双学位主要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部分高校也提供在大一大二时的申请渠道,具体需要在各高校官网查询。在读大学期间报名的,是辅修。辅修报名面向本校在读生,不需要毕业证书。

在读大学毕业之后报名的,是第二学士学位。修读第二学士学位必须本科毕业。

2.是否可跨校

双学位与辅修不可跨校,第二学位可选择是否跨校。需要特殊说明的是,一些院校与国(境)外院校合作办学,毕业由中方学校和外方学校各颁发一个学位证,也属于双学位的范畴。

3.是否有单独的学位证

双学位与辅修没有,第二学位有。详见上文各自说明。

4.社会认可度存在一定差异

双学位在国内的整体认可度相对较高,尤其是在那些重视跨学科能力的行业和单位,如国企、事业单位等。双学位持有者往往被视为具有更广泛知识基础和更强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辅修的社会认可度相比双学位可能略低,主要是因为辅修通常只需完成较少的学分,不如双学位那样深入和全面。

然而,辅修依然能够证明学生有额外的学习能力和对其他领域的兴趣,是加分项。第二学位,特别是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的,如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是得到国家和社会承认的。

它表明持证人有在另一专业领域的系统学习和专业知识,尤其在一些领域可享受与研究生毕业生相似的待遇。第二学士学位在中国已经存在了三十多年,但在最近几年中,由于研究生教育的扩张,第二学士学位的招生逐渐减少,其在社会上的认知度也逐渐降低。

5.时间花费不同

相较于第二学士学位,双学位和辅修是学生在本科期间同时获得,而非本科毕业获得第一学位后,再通过2年的时间专门修读第二学士学位,因而更加节省时间成本。

写在最后:当前市面上某些培训机构宣称与顶尖高校合作,提供所谓的“第二学历”项目,实则这些项目往往是自考形式的非全日制本科课程,并非正规的双学位、辅修或第二学位教育,对于已经具有全日制学历的同学来说作用不大。请仔细甄别信息真伪,谨防被骗!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伦敦大学学院发布2024申请季申录数据

下一篇

上海三公学校如何备考?一文详解!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