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读完京东副总裁蔡磊的《相信》,讲的是他与渐冻症抗争的经历。一处细节令我印象深刻:一向以理性著称的蔡磊在求医问药的过程中,据传被各路“民间大师”骗了上千万。
点穴、按摩、远程意念发功……按照他的原话,这些都是他之前会“一概否定”的奇门异术,但如今面对病因不明的绝症,这些野路子疗法给他带来了一丝希望。所以哪怕理性上知道不可能通过穷举法证明或者证伪每个疗法,他也要挨个尝试一遍,毕竟“绝路之下,哪里看起来都是生路。”渴望提分的学生和家长也有着类似心态。
备考期间大多还能踏踏实实跟着老师提升能力,然而临近考试却像是变了个人,想让老师传授一些应试技巧。常见的表述是这样的:“提升英语能力我当然认可,但毕竟需要时间才能看到效果;现在考试迫在眉睫,想掌握一些考试技巧。”一方面,我理解这种想法:面对未知的结果,人们有时不愿意相信自身能力,继而将命运寄托给外部因素——生活不顺利是因为最近“水逆”,过了这段时间就好了;考试分数不够好是因为还有应试技巧没学到,让老师指点一下就好了。
但另一方面,我也不得不指出这种美好愿望背后的不理性。
托福雅思不是渐冻症,提分背后的方法论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分数提升来自于能力提升。
把单词背好、精读精听做到位、熟悉题型要求、多做题找找感觉,分数自然上涨。不提分的原因也总是有迹可循,而且全都藏在细节里:备考用什么字典?做完一篇阅读文章是耐心精读还是草草分析错题便马上做下一篇?背单词的时候,是否要求读准发音并且瞬时反应出含义?口语的发音问题有没有老师做正确示范并且要求模仿?写作的语法错误是让老师改还是自己改?有没有分析并背诵难句的习惯?
托福雅思并不神秘,因为本质上就是衡量能力的英语考试。
只不过,机构更加看重的是其“英语”属性,而市面上太多同行机构紧盯着后面的“考试”两个字;耳濡目染之下,考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普遍的错误认知,就是这些考试可以通过掌握某些规律或方法拿到目标分数,不需要学好英语本身。因此,标题当中的问题答案很明确:即便临近考试,也不应该教所谓“应试技巧”——因为这样的技巧根本不存在。
在详述之前有必要定义一下什么是应试技巧:有的老师定义太过宽泛,比如把“考前多背单词”也视做一种应试技巧,这就不利于讨论了;在我看来,应试技巧指的应该是“脱离语言能力的情况下,也能把题做对的方法”。
我举个跟托福雅思无关的例子:之前我刷到一个驾照交规考试的备考视频,只要图中交警看着正前方,无论问什么都选“否”;只要交警看着侧方,无论问什么都选“是”。因为掌握了某种不应该存在的出题规律,在不懂交规的情况反而能够答对题,这就属于应试技巧。
这种规律之所以存在,多是因为考试设计存在缺陷,然而像托福雅思这类经过缜密设计的标准化语言考试没有这种情况。稍稍动用常识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几十年以来,托福和雅思处于激烈竞争之中。
假如其中一个考试存在出题规律并被考生发现,那么短期之内该考试必定会吸引大量考生利用漏洞获得高分。但是这种情况不可能长久,因为院校会逐步发现该考试无法真正衡量能力,最终陆续宣布不再接受考试分数,继而使得考生转向另一个考试。之所以托福雅思两类考试常年保持龙头地位,是因为它们都能可靠地衡量语言能力,没有投机取巧的余地。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托福和雅思不存在脱离能力的应试技巧;也正因如此,机构老师没有技巧可讲。回到标题的问题: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语言能力难有实质提升,也因此很难体现为分数的进步。不讲技巧的话,应该做些什么?
有效的标化考试备考既需要正确方法,也有赖于合理规划;说白了就是需要早点开始用正确方法学习英语。如果真的离考试只剩一周,这期间说实话做什么恐怕都无法实质地改变分数。但是,既然做什么都没啥用,何不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做一些对语言能力的提升有积极作用的事?
我建议踏踏实实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尽可能多背几个单词、多精读几篇文章;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用正确心态看待托福雅思备考,相信自身努力的力量,着眼于下次考试。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