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妈妈采访:留学路上妈妈如何陪伴和支持孩子?

博主的话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就是教育。传统的中国社会重视读书,信奉“书中自有黄金屋”。当今社会中,70、80 后的一代更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得利者。当这些人成为一代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上,则有着更加深刻的感受。海外华人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甚至比国内家庭有过之而无不及,是被视为全球最重视教育的族群之一。

移民的家庭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家庭内部不仅有代际冲突,还有跨文化冲突,这就使得移一代家长面对移二代子女的教育上更具有挑战性。中国新移民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是否可以达到预期?所面临着哪些挑战和制度限制?如何运用社会支持机制来应对挑战、解决困境,从而实现预想的教育期望?如何解决移二代的身份认同问题?在孩子爬藤的路上,父母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呢?如何在新时代中更好地融合中西方文化,中和发挥出更大优势?这也一直都是我们作为家长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爬藤,说难也不难,说不难却也难。如果孩子是名校的理想候选人,那么就不难;如果不是,就难。藤校需要什么样的学生?我要怎样做,才能成为这样的学生?让我们在每一期的《藤妈访谈》中探寻答案吧!

今天来到我们直播间的是Emily妈妈。

在孩子的伴学成长之路上,Emily妈妈有着和其他藤妈一样非常共性的理念,那就是:当妈的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与此同时,她还有更加朴实、坦然的一面:坦言自己英语不好,在学业上压根儿也帮不上孩子什么忙,所以从来没刻意鸡过娃。Emily妈妈简单朴素的感受还有:要鼓励孩子多阅读;对孩子的生活其实也无需过度操心。

虽然大学升学阶段正值疫情,但Emily还是凭借其各方面优异的成绩和表现,非常顺利地拿到了包括美国的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渥太华大学(University of Ottawa,且含奖学金)等多个优秀大学的Offer。

如今,Emily已经大四,也在考虑本科毕业后,也许重新考虑选择去美国继续攻读硕士学位,但相信无论后续如何选择,都将是更加成熟的对自我的更确信的新的考量。

我们就有请今天的主人公Emily妈妈,和大家聊一聊这一路是如何陪伴孩子,提供理解和支持,最终收获惊喜,希望能对你我都有所启发。

Emily何时开始考虑申请美国大学的

Emily在小学时,第一次听老师说起过美国的哈佛等顶尖大学,于是从那时开始,萌生了一个去美国读一流大学的想法。

但我们的家庭并不富裕,而且我和Emily的爸爸刚来加拿大时英语都不好,只是普通工薪阶层。所幸,Emily从小能体谅父母的辛苦,在学业上让我们特别省心,自控力、自驱力都很强,懂得自己安排学习、自我严格要求。她从来不满足于一般的成绩水平:A和A+属于平时的正常发挥;如果不小心考了一次B,都会哭鼻子。

到了8年级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加拿大教育发展顾问机构IvyShuttle的广告,于是给Emily报了名,做了测试。从此,Emily就在IvyShuttle老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有规划地去准备申学的各项条件。

2016、2017年,Emily连续两次参加了哈佛预科班,这两次的体验都让她感到很开心,信心也更足了。

8年级后,Emily更加懂得认真学习,再忙功课都不落下,尤其在英语学习、演讲、写作上有很大的进步。而对大学专业的选择上,倾向于自己感兴趣的心理学和市场营销领域。

Emily如何安排学业和课外活动?

Emily来加拿大时上小学5年级,刚来时也面临语言不通的困难,需要上ESL进行英语补习。她甚至不习惯这里竟然没有课后作业(习惯且喜欢写作业)。

Emily很喜欢加拿大的老师,甚至觉得每个人都很像妈妈,也喜欢这里的学校和宽松的教育环境,加之孩子本身就很上进,学习很快就赶超上去了。

到了11年级,孩子更加懂得努力了,经常夜里2、3点钟还在查询和比较各个大学,包括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科情况。在完成学业的同时,Emily也仍然保持多个兴趣爱好,坚持弹古筝、画画、写小说、编剧等。

在高中阶段,Emily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还创建了一个俱乐部,专门针对帮助和支持有抑郁问题困扰的高中生。另外,她还一直喜欢做中国文化的传播,包括到文教局做义工,召集组织同学们一起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自己主动担当活动的讲解人。

如何帮助支持孩子渡过升学阶段?

我喜欢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孩子,比如孩子在学习写作业时,我选择不去打扰孩子,更不要逼孩子,就是不刻意鸡娃,不把我个人或家庭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每当孩子放学回来或者在家里和孩子沟通时,我喜欢抱抱她,多做情感上的支持。Emily也没有出现过青春期叛逆,也很少不开心;反之,她总体外向、和气,喜欢跟人打交道但不张扬。

如果说有什么建议的话,我倒是认为应该帮孩子选择一个好品质的培训机构。另外,在Emily很小的时候,我就总是鼓励她多看书,养成持续阅读的好习惯。

作为家长,最想分享的经验是什么?

1. 在学业上不要逼孩子,多鼓励孩子,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孩子。

2. 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不要刻意鸡娃。

3. 多和孩子做情感的交流、互动。

再次感谢Emily妈妈坦诚、敞开和务实的分享。

如何才能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路上,给孩子足够信任,足够信心和足够支持,一直都是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努力探索的课题。看(听)《藤妈访谈》,让我们在伴娃成长、助学的路上组团前行。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下一篇

剑桥大学&帝国理工新增ESAT入学考试 一文带你详解ESAT考试!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