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庭最大的冒险就是送孩子留学前没做好这3点准备!

一开始,送臭蛋出国留学,只是我个人的想法。

在一些家长看来,这还分家长自己的想法和孩子的想法吗?当然要分!有太多的家长,把自己的想法等同于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的决定强加于孩子身上。

所以,许多人问我,要不要送孩子留学?我的回答都是:你的孩子想不想出国?你的孩子更适合哪一种教育体制?

——本文来自《妈妈永远“在线”》第二章。

作者是臭蛋妈妈,她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诠释妈妈的“在线”——是沟通与互动,是支持与托举,是只要孩子需要,妈妈永远都会在的守护。

孩子出国留学,尤其是中学阶段就出去,确实出现了许多负面案例。比如,孩子管不住自己、沉迷于游戏,或者陷入孤独之中、甚至患了忧郁症。所以,我从不因为自己送臭蛋留学就大肆宣扬留学的好,劝说别的家长也送孩子留学

真的,在孩子留学这件事上,因人而异。有些孩子适合国内的教育体制,其魔鬼式的训练可以给一个孩子打下非常扎实的学术基础,但付出的代价是磨平孩子的个性,扼杀孩子的想象力;有些孩子则适合美式教育,可以在老师的鼓励下更开放、独立、批判性地思考,但美国老师不会盯着你学习,对自律性差的孩子来说,老师的信任极可能变成学生的放任。但无论如何——

去不去留学都应该是、也必须是家长和孩子共同的决定!

最初,我把出国留学作为一项建议提了出来,那年臭蛋14岁。他回答我:“妈妈,我觉得你在跟风。”我不会认为臭蛋这句话是在挑战家长权威,事实上,在家中,臭蛋一直被鼓励说出自己的看法。

记得他刚读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臭蛋他爸把他从学校接回家后,气哼哼地说,老师把他训了一通,要求他今天无论如何要给臭蛋吃顿“生活”(上海话“揍一顿”的意思)。

原来,上自习课的时候,六班的班主任发现他们五班有些吵闹,就进来训话。别的孩子都吓得不出声了,唯有臭蛋出声质疑:“六班的老师为什么来管我们五班啊?”知子莫如母,我知道这傻小子是真傻,是真的在问问题——六班老师来管五班学生,真的让他困惑了。他哪知道学校有巡查制度?老师是在轮流值班巡查?但他的质疑怎么听着都像是一种挑衅。

我并非护短,而是我真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是怎么想的,然后据此判断这件事是涉及孩子品质的原则问题,还是孩子因为不懂而导致的技术问题。

原则问题我从不放松这方面的故事也有很多,后续再讲;技术问题就需要家长耐心解释给孩子听、示范给孩子看。另外,在处理这类事件上,也需要家长“圆滑”一些。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孩子实无冒犯之意而去和老师较真,而是充分考虑到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需要保持权威性,故而在第二天送臭蛋上学时,就诚挚地向老师道歉,并表示已经给臭蛋吃过“生活”了。事实上,那晚最搞笑的是臭蛋他爸。转述完老师的话后,他立即找来了一把绘画用的长尺子,气势汹汹,一幅要吃人的样子。我以为他要执行老师的命令了,谁知他把尺子塞到了我手里,自己一转身去了隔壁房间。

而细品臭蛋的话,我感觉不无道理。很难说我想送他出去留学的念头中,就没有一丝从众的心理,毕竟我身边的同事、朋友,大部分是把孩子送出去接受教育的

此外,我觉得国内的教育扼杀孩子天性,那国外的教育就一定好吗?我自己没有留洋经历,实在很难说对此有多少了解。恰在此时,臭蛋所在学校有去加拿大温哥华做两周交换生的机会,我和臭蛋便决定报名,并约定等他回来后再决定是否留学。两周后臭蛋如期回来,告诉我,他决定出去。

是不是孩子自己的决定,会直接影响孩子做事的动力。

一件事情是不是孩子自己的决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做这件事的动力。对经验丰富的老师来说,孩子是为自己学习还是为父母学习,是一眼就能看穿的事。臭蛋决定出国留学后,便在某培训机构读托福。有次我在等他下课时和机构老师聊天,无意中得知臭蛋班里另一个孩子也在这里读托福,因为父母要他出国留学。

老师告诉我,那个孩子一看就是在为父母读书,自己并不情愿出国。果然,这个孩子出国后一直感觉寂寞孤单,和老师、同学相处也出现了问题。发展到后来,他白天黑夜地挂在网上,寻找能连线打游戏的人。而美式教育对臭蛋来说,恰是一种扬长避短。开学第一周,文学课的老师便激动地跟我说:“迈克(臭蛋的英文名字)很棒,很少有中国学生像他这样有自己的观点。”

此后每个学期的教师-家长会,各科老师都评价臭蛋是课堂讨论中重要的观点贡献者。他有此表现,并不是因为他英文有多好,事实上,因为不肯背单词、嘴巴“懒”,他出国前的托福成绩只有71分。语言是工具,思想才是核心。当然,好的语言能力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思想。

但出国留学前的准备,绝不止参加语言考试这一项,也不是依排名选学校,也不像一些家长认为的那样,提前教孩子做番茄炒鸡蛋。我认为这些都没错,但都没有涉及最本质的准备。臭蛋在国内时,生活能力是很差的,不要说洗衣做饭,就连自己的事情也常常闹不明白。但他能很快适应留学生活,我觉得,除了留学是他自己的决定,他有一种自己要承担后果的自觉意识外,以下三方面的准备应该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是品质上的准备。

即使不准备出国留学,品质培养也是必须的,这是打造孩子人生的底色,远比识多少字、考多少分重要得多。如果家长确实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从孩子小的时候、从生活中的小事抓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才是真正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概念是空洞的,故事是生动的。还是来讲故事吧。

第一个故事关于索求。

臭蛋小时候,我和外婆带他去玩翻斗乐。臭蛋玩得尽兴,也到饭点了,我便去买了三份肯德基鸡翅套餐。那时候,臭蛋特别爱吃肯德基的鸡翅,他风卷残云般地吃掉了自己的那份。而一直故意吃得很慢的外婆,适时地把自己的那份鸡翅递到了臭蛋手里。这样的场景可能在很多家庭里都是常见的,但我这个“恶母亲”却伸手阻拦,既不许外婆让出自己那份,也不许臭蛋接过去吃。

我只问他:“你饿了,那外婆是不是也饿了呢?”一时间,老的、小的都眼泪汪汪。外婆觉得我小题大做,臭蛋觉得我比《白雪公主》里的后妈还恶毒。但我坚持不为所动,最终外婆含着泪吃完鸡翅,臭蛋含着泪看外婆吃完鸡翅。

这样的冲突,记忆中只发生过这一次。在臭蛋的成长过程中,似乎此后再也不曾有过类似的事件。倒是有一次,外婆带他去超市买小自行车,当祖孙俩推着超市最后一辆迷彩图案的自行车去收银台时,一个比臭蛋大些的孩子看到了,死活要强拿过去。目的没达到,那小孩便躺在地上打滚,让他的父母很尴尬。那天回到家,外婆感慨地说:“幸好我们的臭蛋不会这个样子。”

其实,如果教育不当,每个孩子都会想到用哭闹的手段来威胁父母,以此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管自己的要求是合理还是不合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便是现在常见的巨婴,继续以撒泼、耍赖的方式威胁他人来获取额外的好处。

这个小小的故事,蕴含着规则意识、同理心等多方面的意义。这样的教育只需一次,家长只需一次坚持到底,不为孩子的眼泪所动,便能让孩子一辈子受益。很多孩子出国后与舍友或住家闹矛盾,归根结底,还是孩子索求惯了,不懂得换位思考,没有界限意识。

第二个故事关于诚实。

近年来,中国留学生作弊已经成为一种现象,导致中国留学生的群体形象受到很大的伤害。很多孩子在国内就作弊,出国后,意识不到这种行为的严重性,以为即使作弊被抓,只要自己认错态度好,国外学校也会像国内学校那样,放自己一码。殊不知,国外学校往往会开除作弊学生。

在臭蛋出国前,学术诚实是我跟他强调的重点,但老实说,我对他这方面是很放心的。因为,臭蛋也有过一次作弊行为,我和他都从这次作弊中接受了深刻的教训。事情是这样的。

二年级的时候,在一次英语单词默写中,臭蛋作弊被“活捉”。当老师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非常震惊。因为诚实是我对他的一贯要求,他是知道我的底线的,他怎么会去作弊的呢?老师也了解臭蛋是个诚实的孩子,还告诉我,小家伙因为从来没做过弊,很缺乏经验,不仅手法拙劣,脸还涨得通红,于是乎一下子就被活捉了。

那天回家后,我和臭蛋谈话。他完全知道自己的错误,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按理说,这样就算完事了,该教育的教育了,该认错的认错了,可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回到自己房间,我仔细回想这几天的情况,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这阵子,因为臭蛋默写连续几次不及格,老师频频发短信给我,要求我督促孩子。

在老师的压力之下,我有些烦躁,言语之间不免流露出来,这压力就转嫁到了臭蛋身上。想到这里,我的心痛了孩子多不容易,天天看父母的脸色行事,为了取悦父母,不惜“铤而走险”。我回过头去找臭蛋,非常认真地对他说:“妈妈跟你道歉,妈妈一直说我们应该关注错题,而不是关注分数,但显然妈妈没有真正做到。

最近几天,一直在因为你的默写分数而责怪你,妈妈这个样子,是不是给了你很大的压力?”话音刚落,臭蛋哇地一下子哭了出来,那是被理解之后的压力释放。

在这放声大哭中,他和我都真正认识到了,诚实远比分数重要,我们绝对不能舍本逐末,第二次犯这样的错误这个故事,我一直记得。我相信,臭蛋一定也一直记得。

第三个故事关于感恩。

在国内的时候,臭蛋曾抱怨我和臭蛋他爸。他说,全班就你俩事多。他说这话指的是,我们会报名参加学校的志愿活动,会帮临时有困难的家长接送、照顾孩子;甚至有整整一年时间,我们把臭蛋的同桌一起接回家照管,直到她妈妈下班后来带她回家。尽管臭蛋抱怨,我们却只管我们继续这样做。但臭蛋去了美国之后,慢慢体会到了我们的用意。

臭蛋是9年级第二学期去美国的,臭蛋他爸陪了他一个学期;10年级开始,臭蛋就自己住学校宿舍。宿管员是个20来岁的年轻女孩,只负责正常上下学接送,不愿意满足学生额外的接送要求。但臭蛋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机器人俱乐部和戏剧社,放学后要留在校内活动,有时周末需要出去比赛。

这逼得他每次都要向同学家长求助,请求搭顺风车。整整一年的住宿生活,臭蛋几乎搭遍了所有同学家长的车。他懂得,搭人家的顺风车,不可以低头玩手机,而要和同学、家长友好地聊天;每次下车,他都特别认真地跟人家说谢谢。

有一次,臭蛋在微信上感慨地对我说:“妈妈,我现在终于理解你和爸爸了,我现在每次能找到肯接送我的家长,都特别感激。”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做家长的,们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哪怕他一时理解不了,终会有一天,某种处境、某个场景,会让他豁然明白。

不自私,有同理心,可以让孩子和老师、同学友好相处;不作弊,做一个诚实的人,可以让孩子避免陷入学术自杀的境地;珍惜别人的付出,懂得及时表达谢意,可以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帮助。所有这些,对出门在外、独立生活的孩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品质。

说完品质上的准备,再来说说文化上的准备。

我们总担心孩子出去后会遭遇文化冲突,与其担心,不如帮助孩子提前了解对方的文化。在我和臭蛋做出去美国留学的决定之后,我和他便开始了一轮有针对性的阅读。我们认为,要了解一个国家,地理上的了解是需要的,但更需要的是从历史中去挖掘这个国家的精神之源、文化之根。我们的阅读书单包括非虚构和虚构两方面。

我记得我们的非虚构阅读书单中,有两届普利策奖得主戴维·麦卡洛所著的《1776:美国的诞生》;有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约瑟夫·J·埃利斯的多部经典之作,分别是《华盛顿传》、《杰斐逊传》、《美国创世纪》、《缔造共和》,以及虽然厚达近千页,但真的能让人一口气读完的《汉密尔顿传》

罗恩·彻诺的这部佳作,生动讲述了虽然没有做过美国总统,却是现代美国真正缔造者的汉密尔顿的故事。另有一本《阿尔比恩的种子:美国文化的源与流》,也让我们获益匪浅,它从英国文化这一源头出发,去探究美国文化的基因,进而解析美国的立国之本。

在我们阅读的小说里,印象最深的是那本1975年获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亲爱的哥哥山姆》,这部小说是很多美国中学的指定课内读物。故事从一个12岁少年的视角,讲述了美国独立战争对他自己和他的家庭所造成的影响。故事依据真实的历史材料创作而成,语言精炼生动,启发孩子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战争。

虚构的小说和非虚构的历史作品,互为补充,彼此不能替代。除了历史的美国,臭蛋也通过阅读伊隆·马斯克这类被今日美国人奉为英雄的人物的传记,去理解今日美国人的所思所想纪录片也是了解美国的好途径。我和臭蛋曾津津有味地看2012年出品的8集纪录片《美国商业大亨》。其实,这个译名没有准确传递英文原名的精髓——The Men Who Built America(造就美国的人)

确实,美利坚合众国不是被发现的,而是被建设的,就是洛克菲勒、范德比尔特、卡内基、阿斯特、福特和摩根这些人建设了它,而他们的名字又与美国梦同义。纪录片用一次次的技术革新,把这些人的故事巧妙连接起来;而这些人的故事,又生动展现了美国工业化的历程,以及这一历程中所经历的内战、经济大萧条与腾飞。

我和臭蛋还会去了解美国各种节日的来源。比如感恩节,背后隐藏着北美拓荒者和印第安原住民的一段交往史;圣诞节、复活节都源自基督教,虽然我们不信教,但了解些基督教的基础知识,有益而无害。

最后的准备是习惯上的准备。

小留学生去了国外为什么会管不住自己?因为在此之前,家长没有助其养成好的习惯。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澳洲AMC数学竞赛更适合3-6年级的衔接竞赛

下一篇

AP考纲变动涉及三大热门学科!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