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5日—16日,以“科创启智未来”为主题的“2023—2024学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北京赛区竞赛活动”在京举办。该赛事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发起的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主办,中科科技培训中心承办北京赛区比赛。
2020年,“发明大会”活动形式被引入中国,并开始组织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教育项目和竞赛活动。2021-2022学年采用了线上形式顺利举办,同年8月,ICC竞赛活动被列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成为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之一。同时也是白名单赛事里具有国际性元素的重要的竞赛活动。
2022-2023学年ICC吸引了来自全国30余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在内的5000多个发明团队,近20000名中小学生参与。近1400支发明团队的3000多名中小学生参与了于2023年7月22日至23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ICC全国总决赛。
今年3月底,北京赛区开始征收2023-2024学年比赛作品,共收到全市学生567件创意发明作品,报名人数超过千人。采用线上报名审核方式,最后共有538件作品成功通过审核。
与去年不同,为了让科技资源分配更为均衡,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方便参赛的机会,中科培训今年邀请西城区第十三中学、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大兴经济开发区人大附中经开区学校、房山燕化地区北师大燕化附属中学、昌平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密云区青少年宫等作为联合承办单位,共分六个分赛场同时举行。
在西城分赛场,中科科技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心副理事长齐明钢介绍到,中科科技培训中心是中国科学院老科协直属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事业单位。自成立以来,坚持开展科学教育工作,依托科研院所的高端科技、教育、人才资源,在科学教育、科技服务及社会公益方面提供不同形式的科普、咨询以及培训服务。
中科科技培训中心承办此次活动,是展示青少年创新成果、激发创造活力的重要平台,意义非凡。我们将以专业的眼光、公正的态度去评判每一项发明,为优秀的创意和成果保驾护航。希望通过大赛的交流,更好地发掘那些具有潜力和价值的发明创造,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人才而努力,为我们的社会不断催生更多令人惊叹的科技创新成果。
在朝阳分赛场,西城区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主任、北京赛区组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小慧最大的感受是,在现场看到了“特别明亮的眼睛,特别平等的交流,这是这个比赛的特别之处”。
她说,“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科技与生活的结合点,通过思考并坚持解决问题,他们开始对发明创新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上瘾’。这种对发明创新的热情,正是他们未来成为科技人才的潜在动力。”
在大兴经开区分赛场,中国科技馆原老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副所长王渝生研究员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如何成长真正的科学家呢?你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科技竞赛活动,在实践中读好书,好读书。读活书,活读书,而且要观察、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学会从小就成为一个小小的科学家。
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少年朝气蓬勃,好像七、八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所以希望你们全面发展,作一个时代的新人。
在房山燕化地区分赛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专家周又红老师说:“本次参赛选手们都创意满满、脑洞大开,孩子们的创意大都源起于日常生活,又迭代于现实社会问题,这些创意思考和发明实践充分展示了当代青少年学生们的科创素养,以及对焦点社会问题的深入探索和思考,自主发明并交流展示也是青少年学习科学、接近技术、走向发明、实践创新的最好方法”。
在昌平分赛场,北京组委会相关老师介绍,我们关注孩子本身而非其最终展示的作品,他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以及独立思考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在密云分赛场,密云区青少年宫主任、书记刘春霞介绍了赛事背景、宗旨及其重要性,指出通过此类活动能够有效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达了对活动的高度重视与美好期望。
大赛根据“十四五规划”、联合国制定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共设置了15个议题,包括“无障碍世界”、“包容与关爱”、“可持续海洋”、“未来学校”等。ICC竞赛活动的特色之一,是采取“评审圈”的形式对参赛项目开展评审,“‘评审圈’的作用是,一方面,能够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另一方面,评委们互为补充,以便最大程度关注到学生们的发明过程。
”中科科技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齐明钢表示,“从分值设置上,发明过程所占比例非常大,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在老师和家长的支持下寻找解决办法,最终产出发明作品。”
在各个赛区,一群未来“发明家”正在展示各自的作品。
“有一次我姥姥跌倒了,我发现许多老人都容易跌倒,就想着做一个液体防护衣保护老人。”;
“有一次下雨我妈妈骑电动车接我放学,头盔前面的透明面罩有很多水雾,总是影响视线,我们设计了一个雨天自刮雨头盔。”;
“学校没有显示即时温度的功能,对于学生穿衣提示带来了不变;课程安排或重要通知消息有时传达不及时,我们研发了未来学校的智慧屏来解决这些问题。”......
“我感到很惊喜,每一个孩子都知道如何从真实的生活当中发现真问题,并解决真问题的过程。”大赛的一位评委老师在比赛后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大赛激励孩子们发现问题,并了解解决问题的流程和方法,而这是学习过程的关键。“事实上这个学习过程也启发孩子们明白,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程序性,要有条理思考、有计划行动。”
大赛评委根据发明过程、发明影响、发明交流三个角度对作品进行打分,评审内容涵盖“发明日志”、“发明展板”、“路演视频”、“查新报告”及“发明原型”5种参赛材料,综合全面地评价参赛选手的原创发明作品,充分让参赛选手体会发明创造的魅力,提升科创素养,让创新发明切实地回归过程。
小发明家们积极展示自己的成果,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奇思妙想、开发并整合资源,不断打磨尝试、打造出解决实际问题和满足用户需求的创新作品,并在真实场景中使用。他们有的心系环保,借助新能源发电,践行可持续发展、创造低碳生活的理念!有的心系老人,智能药盒、多功能拐杖、医疗机器人等贴心发明,为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生活提供便利和保障!
有的链接生活,聪明的水杯、智能感应笔、书包电梯,践行着科技服务生活,智能开启未来的理念!有的心系生态,水文环境监测机器人、绿色社区服务站、可回收垃圾投放机器人,传递着他们共建美丽家园和绿色生态圈的诚挚愿望!
最终,大赛将按照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50%的比例,遴选出共80%的获奖作品。其中一、二等奖作品将代表北京赛区参加8月份在郑州举办的国赛!
无论是否能够进入下一段的比赛,相信亲身参与到这次比赛现场的同学,都会在与评委以及同场竞技的选手的交流与思维碰撞中吸取灵感、收获快乐!我们也祝愿获奖参赛选手继续打磨钻研,在下一阶段取得更好的成绩,展现中国创新者的风采和实力,努力让全世界听到他们美好的创新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