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DA学生故事分享:热爱是努力的永动机!

3岁学习舞蹈,因为落选在心里与自己暗自较劲儿;

9岁接触辩论,第一场比赛就输得落花流水;

12岁挑战PF,一举夺得亚冠,此后在辩场上大放异彩;

如今16岁,舞蹈达到了专业级别,辩论更是屡战屡胜!

从那个脆弱敏感的小女孩,到如今落落大方的女神,她向我们展现了一棵老师苗朝着更广阔的天空努力向上生长的轨迹。而一切光鲜亮丽的背后,是她挥洒如雨的汗水,更是她永不言败的决心!

本期WSDA学生故事,让我们走进孔桢(Jolina),倾听她心底的声音。

孔桢Jolina

深圳国际交流书院 十年级

主要荣誉&经历:

  • WSDA校园大使

  • 深圳国际交流书院辩论社社长(SDC);

  • 曾荣获WSDA全国总决赛八强;

  • 曾多次在WSDA各级别赛事中荣获冠、亚、季军;

  • 曾在TOC赛事中夺得四连冠;

  • 曾多次在TOC个级别赛事中荣获Best Speaker & Outstanding Speaker称号。

座右铭:Live for yourself!

“我希望我也可以成为别人的role model”

Jolina最初接触到辩论是在她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没有太多复杂或是戏剧化的场景,Jolina那时的心路历程非常简单:“我看到身边的同龄人都在参加各种各样的辩论比赛,觉得他们好优秀啊,我自己也想成为那样的人!”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正是这个心血来潮的决定,开启了Jolina和辩论之间相爱相杀的七年时光,造就了如今这位在辩论领域闪闪发亮的女孩儿。

因为从来没有过这方面的学习与经验,Jolina的父母帮她找了一位老师,教授与辩论相关的基础知识。但彼时的她对辩论的理解和感情尚浅,对待第一次比赛,更多还是抱着和朋友一起玩一玩的态度,上课没有很积极,备赛也不够充分。结果不出所料——“第一场就输了”——这个成绩给了生性要强的Jolina当头棒喝,很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沉浸在不甘心的情绪中。而如今回望那段或许还略显稚嫩的时光,久经辩场的她已经能够释怀地接受那次失败了:“有这个结果并不意外,毕竟没有付出多少努力……但我知道,我的内心深处还是很想赢的!”

上了七年级后的Jolina渐渐开始接触公共论坛式辩论(PF)这个更具有学术性和挑战性的辩种。让她受宠若惊的是,第一次参加WSDA PF的比赛,她与她的队友竟然就取得了亚军这一优异的成绩。首战告捷的传奇经历,让Jolina尝到了“努力就有回报”的甜头,这也成为了她辩论生涯的一个关键点。谈及当时的感受,Jolina仍难掩内心的喜悦之情:“拿下这个奖的时候,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它向我自己证明了,原来我是有这个能力的!

如果说一次次的获奖经历让Jolina“想赢”的心终于得到了回应,那么后来与学校辩论社的邂逅,则彻底激发了她对辩论的热情。

那是Jolina第一次参加辩论社的活动。当时的辩论社社长站在讲台前,给大家介绍社团的基本信息。“不知道是有什么魔力,明明她也没做什么,但当时的我就在内心感叹,‘天呐!我好仰慕她!我有一天也想要成为像她那样的人!’”一直以来,Jolina都乐于并善于从优秀的同学身上汲取力量,而自那一刻起,role model在她的心里又有了非常具象的化身。甚至连她自己也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很难用语言去形容那位社长身上到底有哪些让她倾慕的特质——或许是出类拔萃的能力,亦或许是倾囊相授的无私,但可以肯定的是,同频的人势必会相互吸引

自此以后,她默默地努力,希望能向心中的目标靠近:“因为我有这样一个role model,所以我希望我也可以成为别人的role model,把辩论当作一种事业传承下去。”这股信念成为了Jolina坚持打比赛的动力,激励着她在赛场上屡战屡胜,锋芒毕露;而在原来的社长毕业后,她又接手了学校的辩论社,并努力将社团发扬光大。

“我的人生其实就是舞蹈和辩论”

七年的辩论生涯,一路走来无疑是风雨交加、旅途坎坷。除了role model,是什么支撑着Jolina从未言弃、一路向前?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她的另一个兴趣爱好——舞蹈。因为天生有扁平足,Jolina三岁就被妈妈送去学舞,希望能让她的这一问题得到改善,到如今,她已经跳了整整13年的舞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和周围的其它同学不太一样的地方是,我的人生就是舞蹈和辩论。”这两件在别人眼里毫不相干的事情,却被Jolina用热爱联系起来,塑造了她坚韧的性格,也构成了她的百分之一百。

“它们的共同点就是疼,真的很疼。”

跳舞是一种身体上的疼痛,每次跳完舞,腰酸背痛就会袭向Jolina。而打辩论更甚,她不仅要经历身体的劳累,更要面对脑力的损耗。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次,Jolina趁着休息时间在比赛场地上席地而睡;由于每场比赛都要讲很多话,她的喉咙打出了咽炎,肿胀疼痛;长时间对着电脑看,她的眼睛和头脑经常疲惫不堪……但她在小时学跳舞时便深知,成功之前是一定要吃苦的”,于是,她自然而然地把这股吃苦耐劳的劲儿延续到了辩论上,并甘之如饴。

可以说,学习舞蹈时习得的应挫能力,让Jolina在面对辩论时更加游刃有余;而这种影响并不是仅仅只是单方面的,打辩论获得的机构感亦会给予Jolina不断在舞蹈上突破自己的信心。Jolina回忆起小时候参加舞蹈比赛的选拔,因为没能被选上,默默在心里和自己暗自较劲儿,却不敢把自己的心事告诉爸爸妈妈;后来,她在辩论场上大放异彩,随之带来的成就感在极大程度上治愈了从前在跳舞的舞台上失利后深埋在心底的挫败感,让她对舞蹈和辩论都有了越来越强的热爱与自信。如今,她的舞蹈已经达到了专业级的水平,有了许多在更高更大的舞台上比赛、演出的宝贵机会,而这也离不开辩论所赐予她的无穷力量。

舞蹈和辩论在Jolina身上,其实就是这样相生相依、相互鼓舞的关系。

听Jolina聊起以上种种与舞蹈和辩论相关的经历时,老师能明显感觉到她发自内心的热爱与骄傲。这种情感真挚而热烈,是无法被挫折磨灭的——热爱真的是努力的永动机!因为心怀热爱,Jolina奋进向前的时候心中只有一个纯粹的念头:“专注地去做自己最热爱的事情,并把它们做到最好!

“辩论让我知道如何speak up for myself”

细数Jolina斩获的各种头衔,她真的如自己所说,在热爱的领域做到了最好。WSDA国赛八强、多次冠亚军,TOC四连冠、Best Speaker……她仿佛小说里开了金手指的女主,拥有着超级漂亮的履历。但谁也想不到的是,Jolina刚开始打辩论的时候,每每站上舞台,面对对手以及台下的裁判和观众,其实“紧张得快要哭出来了”。时至今日,她仍记得那种煎熬的感觉:脸红充血、心跳加速、全身出汗,完全不敢和下面的人眼神交流,连说话的声音都是颤抖的。

从最初的紧张害怕,到如今的淡定从容,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女孩儿在背后付出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才得以破茧成蝶、突破自我。这是她借助辩论积累的经验,也是这么多年的历练给她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但她从辩论这项活动中收获的远不止于此。

通过辩论,她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Jolina不是喜欢到处向外社交的人,她更习惯于在一个熟悉又固定的集体中活动,而辩论社就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载体——大家凭借着相同的爱好聚集在一起,本就是一种奇妙的缘分。“看到这么多人和我一样如此热爱辩论,我真的感到很开心!”Jolina和辩论社的伙伴们一起切磋技艺、筹备比赛,而这种惺惺相惜的情感还延续到辩论之外——申请季之时,他们还会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目标与经验。在这里,大家相互扶持,让Jolina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带给了她强烈的归属感与安全感。

除此之外,她还从辩论中找到了表达自己观点、传播自己价值的方式。在Jolina看来,学会表达真的很重要,她为辩论社敲定的slogan也足以体现这点:Speak strong,speak smart——Jolina选择这句话的初衷已不单指的是辩论的技巧了,而是有着更加深刻的含义。其实从小到大,Jolina也常常会遇到来自社会上的种种恶意与不公,一开始她很害怕,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他人对自己权利的侵害。而接触了辩论、习惯在那么多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后,她发觉自己能更加成熟地去面对此类事件了。首先是在心态上有了显著的变化,“能更加勇敢地直面这个世界上的黑暗了”;其次是在逻辑上能做到合理归因,“这不是我的问题,我无需内耗和自责,应该收到指责和惩罚的是他们”;最后则是在处理事情的方式上,“在保障自己安全的情况下,我会更加勇敢地指出对方错误的行为,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绝不给‘恶’留有余地——我知道怎么正确地speak up for myself”

Jolina用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原来辩论绝不仅仅意味着几场比赛的胜利——它也可以是一种武器,让我们能在遭遇社会的不公时更勇敢有力的表达自己,为自己、乃至其他弱势群体发声!

“我想去帮助那些真正愿意去学的同学”

早在初二的时候,Jolina就申请成为了WSDA校园大使。在她看来,校园大使的身份很重要,一来是能提高自己所在辩论社的含金量,在学校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支持;二来是能增强学生和WSDA赛事之间的联系,让身边的同学们能更加积极地加入到比赛的实战中去。从这个学年开始,Jolina也正式成为了学校辩论社的社长。为了整个社团的运营和发展,她付出了诸多的时间与努力。

刚接手过来时,她就敏锐地发现,社团本身存在一些问题,于是她对社团原有的运营方式和管理制度进行了革新。因为社团成员多达60余人,每位同学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所以Jolina每周会提供两次学习的机会:一次是给新手小白讲解比赛规则以及辩论入门的小tips,另一次则是给有经验的同学更深入地讲授比赛辩题相关的知识与辩论、备赛的技巧。此外,Jolina还为辩论社增设了活动课,比如模拟辩论、自由讨论时间等等,希望能用更加丰富的教学形式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在学校的人文周,Jolina还代表辩论社组办了老师之间的辩论比赛。他们找到的这些老师,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从未接受过系统性的辩论培训、也从未打过辩论赛。而对于组织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的初衷,Jolina表示:“我就是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家抛却面对辩论时的紧张感,告诉大家辩论其实就是一个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它适合所有人,不管你有没有学习或实战的经历。

对于自己的社员,Jolina最看重的就是他们对辩论的热情。她坦言:“我不在乎你有没有天赋,也不在乎你的英语好不好、有没有口音,我都可以一对一地辅导你,尽我所能给予你支持与帮助,只要你对辩论有足够的热情。

然而有时候,热情其实恰恰是最稀缺的东西。Jolina渐渐意识到,大家选择辩论的理由并不一致——有的人,他们仅仅是为了满足学校的要求去参加一个社团,比起课外活动,他们更注重学术课业。一开始,部分社员对辩论的态度让她心里产生了强烈的落差感,她苦恼于很少有人能理解她对于“热情”的执着。但后来,渐渐地,Jolina也在不断地经历与反思中更换了这种思维方式:“与其说是跟他们和解,不如说是成长了、释怀了。我觉得我的工作不是强迫别人和自己一样以十二分的热情去对待辩论、去参加比赛,而是去帮助那些真正愿意去学的同学。”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选择辩论的目的本身也并无优劣对错。Jolina从这段经历中意识到,她没办法要求所有人都跟自己一样纯粹,但反过来,他人的态度与眼光也始终无法影响她心中对辩论的无限热爱。

采访将近尾声,当老师提及“有什么话想对同样热爱辩论的小伙伴们说的”时,Jolina和我们分享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有段时间,她一直在赢,重复的辩题和奖项让她突然感觉,比赛和胜利失去了其原本对于自己而言的非凡意义。为此,对辩论的热爱不减的她决定换种方式参加比赛——她选择从场上为自己据理力争的选手变成了更需要纵观全局的裁判。有一次,她裁到一个小女孩儿:“那个女孩儿不管是长相风格,还是讲话方式,都好像小时候的我自己!”那一瞬间,她呆住了——从这个也许永远都只有一面之缘的女孩儿身上,她仿佛看到了曾经稚嫩渺小,却又坚韧勇敢的自己。

小时候的教练曾经告诉Jolina,“不要为了奖杯去打辩论“。当时的年幼懵懂的她还无法完全理解这句话所指的究竟是什么。直到现在,亲身经历过成败起伏之后,她才发现这句看似简单而平常的话背后的真正奥义——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用宝贵的时间去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这也是她最想分享给大家的一句话:不要去预设结果,因为那意味着给自己的人生设限。Live for yourself!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到热爱给自己带来的真正的快乐。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英国低龄留学讲究in year ?低龄留学是否有最佳年龄?

下一篇

三大考试局的IGCSE数学都考什么内容?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