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负荷理论:如何在课堂和家中应用

认知负荷理论 (Cognitive load theory) 由John Sweller提出,主要解释了我们的工作记忆在同一时间内只能处理有限的信息量。认知负荷分为内在认知负荷和外在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是由材料本身的难度决定的,而外在认知负荷则由材料的呈现方式决定。研究表明,优化认知负荷能够提高学习效果,特别是在数学和科学领域。

Leo 老師这篇文章有别于过往的风格,会讲多一点教育的理论,但我认为是值得家长学习的,而且我已经尽量简化,希望能够做到显浅易明。

内在认知负荷与外在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是由学习材料的本质难度决定的,例如学习微积分的难度。这种负荷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背景知识来减少。外在认知负荷则是由教学材料的呈现方式引起的,如复杂的图表或不清晰的说明。这种负荷应尽量减少,因为它不直接有助于学习。

认识这两者的分别有助于家长协助孩子学习和复习。因为很多家长只是认为孩子学不到,但究竟问题出在哪里?他们并不知道。

那么既然认清了两者问题的分别,就可以了解一下如何解决。

优化认知负荷的策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起点和已有知识量,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呈现方式,也就是回到内在认知负荷和外在认知负荷的分别。

心理学教师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者Michael Hobbiss建议,应通过多感官方式传达信息,例如教代数的话不单只是在黑板上面解释,可以用实际上一些物体来代替未知数,让孩子能够摸得到。此外,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减少非学习相关的干扰,并将任务分解为可管理的部分,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学习效果。

课堂设计:课堂设计应注重减少外在认知负荷,例如简化视觉展示,减少干扰,同时保持课程的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因为我见过有很多老师花了很多时间在做一些非常华丽的P P T,有很多不同的视觉效果或者声效,看起上来是好看的,但实际上其实很多时候反而扰乱了学生的学习,对他们的外在认知造成了负荷。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起点和学习进度,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支持,确保学生能够在适当的认知负荷下有效学习。

总结来说,认知负荷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减少外在认知负荷,增强内在认知负荷的管理,教师能够创造更高效和更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

而家长如果能够懂得一些基本的认知负荷理论的话,对他们在家中协助孩子学习和复习会有莫大的益处。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香港《医生註册条例》第五批获承认医学资格名单公布

下一篇

硕士还是直博?解读美国研究生申请的最佳选择!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