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哈佛大学正式宣布,将不再就“与大学核心职能没有直接关联的公共事务发表官方声明”。对于那些长期以来担心大学受到外部影响,以及学者言论自由受到影响的人来说,这是一条好消息。
在范德堡大学校长丹尼尔·迪尔迈尔(Daniel Diermeier)看来,大学的使命在于为学生提供教育并进行开创性的研究。机构中立的原则仅适用于大学及其领导者,并不妨碍个别学生或教授表达自己的观点。
恰恰相反,机构中立可以为学生和教授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
在阐述机构中立及其重要性时,大多数支持者会援引芝加哥大学1967年的卡尔文报告。该报告指出,当大学及其领导层与官方立场保持一致时,校园辩论很可能会被扼杀。
奇怪的是,哈佛大学并没有完全实行由芝加哥大学提出的机构中立原则。工作组联合主席、哈佛大学法学教授诺亚·费尔德曼(Noah Feldma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的政策并非基于中立原则。
我们有责任捍卫我们作为教育机构的核心职能,即在受到威胁时捍卫大学的自主权和学术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并不是中立的,也无法做到中立。”
哈佛并不是唯一一所因为最近的校园动荡而转向中立的大学。西北大学今年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深入探讨中立问题。斯坦福大学教务委员会建议大学管理人员避免就社会争议问题发表意见,“除非这些事项直接影响大学的使命或对其法律义务产生影响”。
雪城大学、威廉姆斯学院等都宣布将致力于保持机构中立。人们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些学校在“机构中立”这个观点存在近六十年之后,才因为最近的校园危机转向中立。
因为中立并不是逃避压力或回避责任,而是在内部和外部利益集团迫使大学领导者站队时,领导者有勇气和信念站出来说不。
哈佛大学宣布中立对高等教育届来说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但哈佛仍然没有解决一个关键的问题。全美各地的学生都在呼吁他们的学校加入抵制、撤资和制裁以色列的运动。据哈佛大学工作组联合主席称,机构中立的政策并不会“解决大学应该或不应该将其捐赠基金从特定投资组合中撤资的难题”。哈佛将撤资归类为“行动而非声明”,因此将这个问题视为“超越职责范畴”。
这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区别。无论称之为行动还是声明,撤资显然违背了中立的原则。因为它要求大学在一个与核心职能无关的辩论中选边站队。
大学投资团队经过深思熟虑,因为一家公司股票似乎被高估而做出撤资的决定,这才是合理和合法的做法。仅仅因为公司与以色列存在关联而撤资,这显然违背了机构中立。大学的投资目标应该是最大化回报率,再将获得的资金用于教学研究和资助学生。
机构中立坚定地维护了大学的使命。在大学的工作是鼓励辩论,而不是中止辩论。
在迪尔迈尔校长看来,任何禁止大学“站队”的政策就必须阻止由于外部压力而导致的撤资行为。哈佛大学在中立这条道路上,只走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