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抱团”恢复标化 规划上如何应对?

今年6月初,斯坦福大学宣布将从2025年秋季开始恢复对申请者的标准化考试要求。事实上,过去半年大学调整标化要求的新闻不绝于耳,哈佛、耶鲁、布朗、达特茅斯、加州理工、康奈尔大学、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等一众高校相继宣布将于今年或明年秋季恢复标化考试要求。

这些是否意味着Test Optional(标化考试选择性提交)时代已经过去?大学的这些调整也正好给我们一次重新思考的机会,去了解标化考试在申请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以及如何在规划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注:标化考试选择性提交指大学不强制规定,申请者可在申请时自己选择是否提交SATACT等考试成绩作为申请材料的一部分。

大学缘何“出尔反尔”

事实上,Test Optional政策在美国高等教育界由来已久。早在1969年,著名文理学院鲍登学院宣布申请者可自行选择是否提交标化成绩,成为全美第一所采用Test Optional政策的大学。25年后,另一所文理学院狄金森学院也宣布采用Test Optional政策。随后,标化考试可选的大学队伍开始逐渐壮大,但多以文理学院为主。

2018年,芝加哥大学宣布Test Optional政策,成为第一所不强制要求标化成绩的顶尖综合性大学,引发了关于标化要求的更多讨论。而过去几年疫情的爆发一度迫使几乎所有大学或临时或永久地采用Test Optional政策。

看似“可选”,但关于是否还需要“死磕”标化考试的争论从未停止。一部分学生仍在执着地刷标化成绩来证明自己,另一部分学生则借着可以不提交的机会去冲击原本希望渺茫的顶尖院校。如今,政策的反复不免让人更加困惑:标化在申请中的分量到底是怎样的?对于仍采用Test Optional的大学,这个试考还是不考?

从几所大学给出的解释,以及美国高等教育界最近一年的风向来看,原因主要基于两方面:最新的研究报告通过数据证实了标化在预测顶尖大学学生的学术表现时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最高法院对平权法案的废除迫使大学寻求其他措施来确保招生的多样性。

由哈佛、布朗、MIT等高校的学者组成的非营利组织Opportunity Insights于去年7月发布了一份关于标化考试的研究报告,给美国大学招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研究者对12所Ivy Plus院校(指8所藤校+杜克、MIT、斯坦福、芝大)学生申请数据及大学成绩进行了比对。结果发现,在成绩通胀严重的当下,标化考试成绩比高中GPA更能准确地预测学生进入这些大学后甚至是毕业后的学术发展及能力表现。

大学“抱团”恢复标化 规划上如何应对?

上图左侧为标化成绩与大学GPA的相关度,右侧为高中GPA与大学GPA的相关,图像显示标化考试成绩比高中GPA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学生的大学GPA

大学“抱团”恢复标化 规划上如何应对?

上图分别是标化成绩、高中GPA与学生进入顶尖研究生院和就职于一家有声望的公司的相关度,图像显示标化考试成绩比高中GPA更能准确地预测学生未来是否会进入顶尖研究生院和有声望的公司

同时,大学纷纷表示,尽管标化考试常被诟病为有利于那些请得起昂贵课外补习的富裕家庭的学生,但在招生过程中标化的强预测性和指向性也能够帮助大学更敢于招收那些来自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优秀学生(以少数族裔和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为主)。

从招生官的角度来看,信息不全的录取也像是一次赌注。前几年的疫情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或多或少造成了申请信息中的空白,如课外活动受阻、各类考试和竞赛的取消。

这时,大学需要尽可能多地收集有用的信息来勾勒出申请者更加完整的学术面貌,从而做出更合适本校的录取决策。大学在面对不熟悉的高中和社区时往往会更加谨慎,而标化成绩结合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就读社区,可以使大学更直接且全面地评估申请者的学术潜力。

恢复之风是否会继续蔓延?

那么此次“集体”调整是否会带动美国大学招生的新风向,让标化考试回归大学申请的常态呢?

参与Opportunity Insights报告的布朗大学经济学和国际关系教授John Friedman认为,鉴于标化考试对于预测入学后表现的重要作用,会有更多顶尖大学恢复标化要求。而NACAC首席执行官Angel Perez则认为,Test Optional政策对申请人数增长的积极效果会促使大部分学校继续这一政策。

MIT早在2022年就早早恢复了对标化的“依赖”。而今年,它在西海岸的“老对手”加州理工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反转。疫情爆发之初,加州理工是为数不多的几所宣布临时采用Test Blind政策的高校,意味着申请者即使提交了标化考试成绩,学校也不会将其纳入考虑。

而后加州理工两次延长了这一政策的实行时间,却在今年突然宣布,提前结束原计划持续到明年秋季的Test Blind政策,从今年开始全面恢复标化考试要求。而这与年初加州理工教师在校内发起的请愿不无关系。在教学一线上课的教授们认为近几年Test Blind政策下招收的学生在应对大学学术挑战时的表现明显不如从前,而既然疫情已经退去,加州理工迫切需要恢复“高标准”来招收更符合学校学术难度的申请者。

不难看出,此次调整主要集中于Top10左右的顶尖院校。顶尖大学需要确保找到最优秀的候选人,标化成绩为他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Ivy Labs合伙人Ming老师认为除了这些金字塔顶端的大学,这轮政策调整不会大面积蔓延到20名之后的学校。大部分大学将无法割舍Test Optional政策后生源大幅增长的红利。“了解不同大学的招生逻辑和新生构成后,你会发现很多大学招生时的目标群体的重叠性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大。

在这一点上,耶鲁大学就曾明确表示,尽管Test Optional政策促使其申请人数在过去四年增长了66%,但其中“拥有强大学术准备”的目标学生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因此人数的增长并没有为耶鲁带来更多理想的生源,反而使得招生办公室的工作量大幅增加,这也是Yale选择放弃Test Optional这一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美国大部分大学尽管也希望招收尽可能多的优秀学生,但相比顶尖大学而言,在基本学术条件保证的情况下,他们更加关注生源的稳定增长,以及所带来的更低录取率对学校声望(perceived prestige)的贡献和吹嘘的资本(bragging rights)。

中国学生的标化门槛一直都在

那么,政策变化对中国区乃至亚裔申请者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标准化考试政策的指定和调整均不主要针对国际学生。大学更多的考虑来自更为庞大的本国申请者群体。学校更关注的是怎样通过合理的招生政策来帮助他们筛选出那些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且组成多样性群体的优秀学生。

因此,对大多数中国申请者影响可能并不明显,因为即使在疫情期间,标化这道隐性门槛一直都在。特别是在申请顶尖院校的角逐中,即便学校采取Test Optional政策,多数学生仍会准备考试并提交成绩。而随着国际申请者的逐年递增,大学更需要一个直观和相对公平的标尺对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学校在学术胜任力上进行横向对比。

用Ming老师的话说,“作为竞争最激烈的国际学生申请池(在中国大陆、印度和韩国尤为明显),优异的标化成绩在申请中的加分作用不言而喻。” 即便是一些可以豁免或选交标化成绩的情况,Ming老师通常也会建议有能力的学生尽量参加,争取一个积极的“印象分”。“你需要给招生官提供足够多对你有利的‘砝码’来叠加优势”,让ta在与其他招生官争抢录取名额时,能够稳稳胜出,使录取天平最终向你倾斜。

事实上,Ivy Labs在刚过去的2024申请季中,有90%的学生被Top30大学录取,其中超过七成(70.9%)在申请中提交了SAT或ACT成绩。提交成绩的学生中,20%的SAT分数超过1550,66.7%在1500到1550分之间。而在竞争最为激烈的Top10录取中,SAT分数超过1550分的比例明显更高。

大学“抱团”恢复标化 规划上如何应对?

2024届Ivy Labs录取Top30大学不同梯队的标化成绩比例对比

Ivy Labs导师给学生制定的早期规划方案中,标化是学生学术“基本面”的关键组成部分。导师依据学生的在校成绩、托福水平、兴趣方向等制定标化考试的目标。所列的目标通常不是一步到位,导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业、活动安排计划考试时间和阶段性的成绩目标,并督促学生去努力实现。

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轻松应对标化考试。对于在校成绩并不优异的学生,Ming老师通常会先了解背后的原因,看看这些成绩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能力。如果是因为学习态度或评判体系所导致的成绩落差,那么标化考试恰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GPA的劣势。但如果学生的校内学习本身就很吃力,盲目追求标化则可能产生投入与产出的不对等。每个学生面对的主要矛盾不同,要学会有的放矢,而不是丢了西瓜去捡芝麻。

导师们会在综合评定学生的情况后,提出更为合理、更顾全大局的建议,如合理避开标化选校,又或者充分了解大学政策后采用其他考试的替代方案。如耶鲁和纽约大学(目前仍为Test Optional)的标准化考试政策中,申请者可以用APIB等其他成绩替代SAT或ACT考试成绩。

大学“抱团”恢复标化 规划上如何应对?

耶鲁大学最新推出的标化政策,申请者需要在SAT、ACT、AP和IB中任选一类提交,所提交的AP或IB需为申请提交前已获得的成绩

别被“标化之风”带偏 合理预期

尽管多数中国学生不太会受到政策变化影响,但新调整也确实为申请者们敲响了警钟,重新审视自己的申请策略,评估自身的申请目标。更重要的是依据个人真实的能力,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最有可能对申请结果带来积极影响的事情上。

当学生真的没有余力去应对标化或者不擅长标化考试时,现阶段仍有不少头部大学采用Test Optional政策,学生仍然可以选出适合自己的学校,而没有必要因为“风向”的变化,盲目将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在“死磕”标化上。申请者可以通过所在的课程体系去向大学证明自己扎实的学术能力,比如超过3门HL的IB选课以及优秀的IBPG,或者超过4门的A Level考试成绩等。“说到底,最核心的问题是让招生官对你的学术潜力有信心,‘敢’招你进来。”

另一方面,政策的变化确实使得一小部分没有取得理想标化成绩,却寄希望于Test Optional这根“救命稻草”的学生少了一些通往顶尖院校的“捷径”

Ivy Labs在制定学生的选校方案时,适配性是一项重要考量。并不是把学生送入排名更高、竞争更强的学校就一定是最好的结果。这关系到学生未来四年的学习、生活,甚至关系到毕业后的发展和走向。导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真正喜欢、想去的地方。

比如去年暑假Steven在访校时听从了Ming老师的建议,主动联系了几所学校的教授,争取和他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他没想到的是,华大圣路易斯有不止一位教授回复了他,并且和他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这些经历都帮助他在最后选校时坚定自己的选择。尽管周围人都认为他有机会申请到“更好”的学校,而华大圣路易斯的US News排名恰恰也在去年有所下降,Steven却非常明确华大圣路易斯是自己的首选,并如愿在ED阶段获得了录取。

不可否认,确实有高中学术成绩一般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发愤图强,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长足的个人成长。但更多的现实情况可能是,学生在自己能力所不及的竞争环境中,感到吃力、孤单和痛苦,也就更谈不上个人的探索和发展了。

说到底,标化要求的逐渐恢复不仅能够让大学更全面地了解申请者,也能让申请者本人对自身当下的学术能力、学术定位有了更多的认识,学会在课业、考试、活动等各项任务中取得更可持续的平衡,同时以积极的心态尽早做准备,为自己打好不断调整、创造更多可能的基础。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下一篇

想学医从高中到研究生该怎么规划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