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体育鸡娃是出于功利心?藤校奥运学霸被要求找稳定工作

奥运会进行得如火如荼,人们热烈地讨论着郑钦文的天赋、努力以及家人不计成本的付出。在不起眼的角落,同样有一位天赋异禀的乒乓球选手,她是美国排名第一的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有着美国“乒乓球王后”的称号。但她的梦想之路并没有那么幸运,没有巨额的经费,没有专业的教练,甚至连家人都不愿支持。她的父母一手栽培了这位乒乓球神童,却又尝试摧毁她的梦想。

年少成名,乒乓球神童

今年,28岁的华裔运动员张安Lily Zhang第四次参加奥运会。遗憾的是,在巴黎奥运会冲刺女单八强惜败。但这已经是她在奥运会上最好的成绩,也是美国乒乓球女单最好的成绩。张安的父母来自西安,张安的父亲是斯坦福大学的数学教授,也是一名乒乓球爱好者,母亲曾在省队打乒乓球。

在父母的影响下,张安也喜欢上这项运动,并且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兴趣和天赋。当时她的父母非常支持,也给予了很大的助力。张安回忆童年在小公寓练球的场景时提到,球桌也是餐桌,只要在上面铺块桌布就能吃饭。而且几乎每年的暑假,张安的父母都会带孩子回西安找教练训练。

这波操作还有点像谷爱凌回海淀黄庄补课,从中国学习技术,回到美国比赛,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张安能够成为美国乒乓球“神童”。张安参加人生的第一场比赛就打进了四强,直接进入了美国国家少年队。12岁成为美国国家队的一员,代表美国参加世乒赛,同时身兼女单、混双、女双三项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012年,年仅16岁的她成为美国乒乓球国家队中年纪最小的球员,在北美洲乒乓锦标赛上首次夺得女子单打金牌。同年,张安代表美国首次征战伦敦奥运会。2014年,18岁的张安在南京青奥会上收获了女单铜牌,她也是美国队历史上首位在青奥会获得奖牌的乒乓球运动员。

今年2月,张安又夺得世界乒乓球协会(WTT)女子单打冠军,成为美国首个世界乒乓单打冠军。可以说,张安凭一己之力开启了美国乒乓球夺金时代,多次代表美国拿下首枚金牌。她是目前美国乒乓球排名最高的女运动员。但是作为一位有战绩、有名气又有实力的运动员,张安的体育生涯始终不被认可。不认可她的不是其他人,而是她的父母,是她的乒乓球引路人。

参加奥运不如找份工作

面对女儿对乒乓球的热爱,以及对成为乒乓球职业选手的执着,张安的父母始终持反对的态度。2012年张安代表美国参加伦敦奥运会,第一场比赛就输掉了,但是她的父母却非常高兴。 因为这足以为大学申请增添一份有含金量的材料。

随后父母就对张安说:你参加过奥运,也有大学念了,现在可以专心读书。

也是从那时起,父母希望她放弃乒乓球,专心学习。张安也听从父母的安排,暂时放弃了乒乓球并顺利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所学校充满着体育氛围,张安梦想的火花再次被点燃。张安决定休学一年为里约奥运会准备,她说乒乓球是她的梦想,她不想几十年后回头看时,后悔没有抓住机会。

大学毕业后,张安再次“忤逆”父母,成为了一名职业乒乓球选手。 今年,张安在巴黎奥运会上发挥出了自己最好的状态。面对女儿取得了奥运生涯最好成绩的新突破,父母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

中产体育鸡娃是出于功利心?藤校奥运学霸被要求找稳定工作

她的母亲在采访中说:我们总是试图说服她停止比赛。我们只希望她有一份正常的工作,有一个稳定的生活。

比赛结束后,张安的父母依然坚定地认为,参加奥运不如找份正经的工作,过普通的日子。

中产体育鸡娃是出于功利心?藤校奥运学霸被要求找稳定工作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对张安未来的担忧不无道理。运动员出身的妈妈深知体育这条路不好走,而且乒乓球在美国算不上主流运动。在美国,乒乓球的商业化程度低,和篮球、网球等运动的商业价值相比,完全不可相提并论。

这几年张安参加各种乒乓球赛事基本都是自费的,她为了确保更多时间精力练球,只能做一份收入较低的工作。而且没有专业的教练团队,全靠自己参赛。

中产体育鸡娃是出于功利心?藤校奥运学霸被要求找稳定工作

另外,张安的父亲是知识分子,是斯坦福大学教授。父母的教育观念比较传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他们信奉的真理。张安深知父母的建议是对的,但她坚持梦想的信念也是坚定的,她依然希望可以继续备战家门口的洛杉矶奥运会。

华人父母的「教育盲区

张安的经历不是个例,她的故事甚至可以在很多中国小孩身上找到影子。美国队乒乓队教练高俊曾提到,张安这种情况在许多有前途的美国乒乓球运动员中很常见,尤其是亚裔美国人。

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有才华的球员,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在上大学后都会迫于父母的压力,告别这项运动。张安在某种程度上是郑钦文的镜像,张安的父母也是大多数华人父母的真实写照。

1.过于功利的教育观念

华人父母希望孩子掌握体育技能并不是指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代传奇,也不是想让孩子发展自己的特长。而是希望这项体育运动能够参加一些稍有含金量的项目,未来能够有助于升学加分。如果目的达到了,父母就会说:接下来该好好学习了,别让这些活动分散注意力。

无论是否热爱,是否有天赋,孩子们的兴趣活动随着升学戛然而止。

邓亚萍、姚明都曾提到“12岁退役”的现象,国内很多中小学生的篮球、乒乓球水平很高,活跃在各种比赛上。但是到了小升初,这些优秀的苗子突然就消失了。因为他们都放弃了打球,被要求好好学习文化课了。

2.不尊重孩子的想法

郑钦文为什么会成功,因为这是郑爸发现了她的天赋,也愿意成就她的梦想。反观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去学某一种兴趣班,大多数是出于自己的私心。学习钢琴是为了培养气质,学习围棋是为了锻炼思维,学习网球、花滑是为了升学加分,从头到尾也没有考虑孩子愿不愿意。就拿今年大热的江旻懳来说,她的妈妈最初希望她练芭蕾舞,但她只喜欢对抗式的运动。

妈妈百般不情愿地安排她上了跆拳道班,另一边又在寻找其他优雅的运动。最后爸爸取其中庸,找到被称为格斗芭蕾的击剑。江旻懳是幸运的,如果当初勉强学习芭蕾舞,或许我们今天就看不到她荣耀的一刻。但是在我们身边,有太多的孩子在父母的意志中消磨了兴趣和天赋。

3.强烈的不安全感

张安的妈妈曾经说过,当乒乓球运动员并不稳定。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稳定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费尽心思培养的孩子应该安安稳稳地考上大学,然后踏踏实实干一份正经工作,拥有一个看得见的未来。

而职业运动员,未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夺冠,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养活自己,未知的恐惧总是容易让人望而却步。大多数父母不敢赌,也不敢看着孩子在赌。

父母前怕虎后怕狼,总想着把孩子逼回安全区域,用自己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要求孩子:一定要找份正经工作!但所谓正经的工作,公司可能会倒闭,也可能会被裁员,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稳定呢?

华人父母陷入教育盲区,盲目传授成功的经验,不过是抹杀孩子天赋的另一种方式。选择了稳妥和安全,必然就要沦为平凡和普通。父母利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孩子少走弯路是人之常情,但过去的经验和观念不一定适用于新一代的年轻人。

让孩子走得更高更远的,并非来自于父母的经验,而是源于父母的爱、包容和支持。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如何撰写2024-25年度Common App申请论文题目(7)自选话题文章

下一篇

Top美高Choate Rosemary Hall夏校体验全记录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