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第一季的内容是 Analytical Essay 分析文。从 G9 开始,IB 体系的同学们就逐渐开始接触 Rhetorical Devices 修辞技巧,开始学习如何写分析文。
分析文的本质,就是先精读一篇文章,通过分析改文章作者的写作手法,回答一串问题:“作者在这写了什么?(What)”、“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Why)” 以及 “作者是如何通过文字传递某个含义的?(How) ”
家长朋友们看到这,是不是自己学生时代的部分回忆?像不像学生时代中,语文考试里的 —— 阅读理解题。
题干:鲁迅说“我家门口有两棵树,一颗是枣树,另一个也是枣树。”
问:鲁迅为什么这么写?
答:因为他是鲁迅。
不得不承认的是,分析文这个文体,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在做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的时候,我们靠背。老师们会整理好课文中的分析答案,给我们,我们硬背就好了。
但是,国际教育体系里的分析文,是没有「背」这一个选项的。学生们切切实实地,只能通过精读和分析,将文章写出来。
那么到底怎么写,应该写什么才能得「高分」?
我们的 AWS 学术写作课,采用了美国高中老师最青睐的 「XYZ」Framework,帮助学生提升分析文的写作能力。
我们来看一份学生 Mike (化名) 的作业:
作业的题目是,分析下方文本中的选段,这是一篇呼吁读者重视光污染的文章。
段落大意为: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物种)也依赖于黑暗,包括夜间和黄昏活动的鸟类、昆虫、哺乳动物、鱼类和爬行动物。有一些例子是众所周知的,比如在北美洲夜间迁徙的 400 种鸟类,上岸产卵的海龟;有些则不是,比如为美国农民节省数十亿美元虫害防治费用的蝙蝠,以及为世界上80%的植物授粉的飞蛾。生态光污染就像夜间的推土机,破坏了栖息地,破坏了维持数十亿年的生态系统。简单地说,没有黑暗,地球的生态系统将崩溃....
而 Mike 同学想要分析的是红色部分 Statistics (数据) 这一修辞手法。
其实,分析文写作最难的地方就是要说清楚上文提到的 「What」、「Why」和 「How」。很多学生面对分析文无从下手,主要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可以说什么,并且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写。
所以,我们所教授的 「XYZ Framework」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以下是 Mike 同学写的分析文:
The author used a piece of statistics in the 4th paragraph where “400 species of birds” are dependent on darkness for migration, and without darkness, they will be greatly affected. This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darkness for other species other than humans.
大意为:作者在第四段中使用了一个统计数据,“400种鸟类”的迁徙依赖于黑暗,如果没有黑暗,它们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强调了黑暗对人类以外的其他物种的重要性。
这个部分就是分析文段落的主题句,也就是「XYZ Framework」中的「X」。Mike 同学很清楚的把握住了这个「statistics」,并且做了一个很好总结,写出了作者使用 “400 species of birds” 这个数据,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含义。并且,在最后一句话中强调了「statistics」这一修辞手法的目的,也就很好地回答了「What」。
The primary audience in this paragraph is environmentalists. This changed the audience's emotion from inertia toward the problem because it seems to be relatively less severe than climate change to urgency from the audience because the environmentalists hear about 400 species of birds being affected due to the light pollution.
大意为:本段的主要受众是环保主义者。这改变了观众的情绪,从对问题的惰性,因为它似乎不像气候变化那么严重;变成了观众的紧迫性,因为环保主义者们听说,大约 400 种鸟类受到光污染的影响。
这个部分就是「XYZ Framework」中的「Y」,Mike 同学在这里指出,这个数据改变了观众的情绪,也就将 Rhetorical Devices 落实到了 Rhetorical Appeals 中的 Pathos 上。这是国际学校英语老师很喜欢的回答模式 —— 不去生搬硬套地说 :“作者用到了 Pathos”,而是直接说出情绪的转变。
并且更可贵的是, Mike 同学在写这个段落的时候还运用了 「Juxtaposition 并置」的手法(change from inertia because ...... to urgency because .......)。这个手法可以很好的传递出文字内容的差异或转变,在这个段落里使用 —— 分别表述了转变前后情绪的原因,更能让 Mike 写的分析文得到老师的肯定。
如此一来,Mike 同学就写出了分析文写作中,难度最高的「How」部分。
This makes the audience more related to the passage; they now learned the harms of having extended periods of light on other animals, urging them to take actions to prevent damage to the ecosystem.
大意为:这使得读者与文章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他们现在知道了延长光照时间对其他动物的危害,敦促他们采取行动,防止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最后的这一个部分,是回答「Why」,也是「XYZ Framework」中的「Z」。在上两个部分解释完 「What」和「How」之后,Mike 同学简单明了的写出了,作者使用 Pathos 的目的 —— 读者与文章的联系更加紧密和敦促他们采取行动。这既是这一个 「Statistics」的目的,也是这篇文章的 Author Message。很完美的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