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京领新国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外合作办学是教育国际化、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重要途径,1+1真的大于2吗?其发展情况如何?
在中国,中外合作办学始于1986年,最早从高等教育阶段开始尝试,后来逐步向高中阶段引入中外合作课程,到1995年,中国第一所在教育部备案的民办中外合作办学国际高中——大连枫叶国际学校获批成立。
1986年,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中外合作办学的第一站
图源: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研究中心官网
千禧年后,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教育事业也力图不断加深国际交流:
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颁布;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完善了实施规定。
这两则纲领性文件指导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至今,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快速萌芽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北京的国际教育资源发展位于前列,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也率先进行了中等教育阶段的探索。
那么,近年来,北京地区在高中阶段有哪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中外合作办学情况又呈现出哪些特点?
01、从上世纪的缘起到“顶峰相见”
“中外合作办学”分为“机构”与“项目”两种性质。前者常见于高等教育阶段,指经教育部批准的外国高校同中国高校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教育机构,如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皆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后者在《办法》中被界定为: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北京,第一所实施普通高中教育中外合作的机构诞生于1997年,北京中加学校与加拿大纽宾士域省教育部和加拿大加皇国际教育集团合作,于2004年成为北京市第一批通过国家教育部复核验收合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放眼近五年,北京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数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的许可公告显示,2020年,北京地区共有1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获得许可证;2021年,有2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获批;2022年,共批复了高中阶段7所学校的7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的许可证;2023年,共有11个在京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批继续办学。
而截止到今年8月,北京市教委已下发19张“办学许可证”,共批复了17所学校的18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继续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获批数量达到近三年的顶峰。
数据来源:北京市教委官网
加上往年已获得批复且尚在项目有效期的存续项目,2024年,北京市目前共有27所学校的29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2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数据来源:北京市教委官网
纵观这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我们总结出以下特点:
●项目多于机构,合作院校多元
Education
总体而言,北京高中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是“项目”形式,以推广国际性中学课程为主。
从办学主体来看,“中外合作办学”的国内高中主要有两种类型:公立国际部、民办国际学校;
外方合作学校主要以英美国家为主,但也有少量与芬兰、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国高中合作办学的案例,顺应了近年来留学去向更加多元化的趋势。
●公立国际部是主力,中美高中课程是主流
Education
在27所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中,有22所是公立性质,占比81%;有5所私立学校,其中北京中加学校、北京王府学校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在3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中,中美高中课程项目最受欢迎,开设数量高达21个,占比66%;中英高中课程项目次之,开设了5个,占比16%;国际文凭高中课程位列第三,共开设3个,占比9%。此外,有3所学校和1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同时开设了多个课程项目,包括:
人大附ICC
在北京公立国际部中,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ICC)是最早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早在2004年,人大附中就率先引进了英国剑桥国际高中课程(A-Level),2010年,又引入了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课程),2012年获得了国际文凭组织的授权,成为北京市公办高中第一所开设国际文凭高中课程的IB学校。
北京市十一学校国际部
北京市十一学校国际部目前同时拥有中英高中课程、中美高中课程和国际文凭高中课程项目;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国际部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国际部的中英项目始于2006年,随后在2011年成立了中美项目;
北京王府学校
北京王府学校开设了中美高中课程、国际文凭高中课程项目。
●海淀独占鳌头,西城朝阳并驾齐驱
Education
从地区分布来看,海淀区中外合作办学学校数量最多,共有8所学校开设了1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占比31%;西城区次之,5所学校开办了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占比19%;朝阳区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数量与西城区一致,均为5个,但学校数量略少,共计4所,占比15%。东城区和大兴区分别拥有2所学校的2个项目,昌平、丰台、石景山、怀柔、房山区各有1所1项。
02、从课程管理看中外合作本位
针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市教委在许可批复中一般都会附带这样一段话:
数据来源:北京市教委官网
面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北京市教委会在许可批复中指出:
数据来源:北京市教委官网
对比来看,不难发现以下共同点:
01、课程要求:
高中国际班(部)必须选用教育部审定的现行普通高中教材,按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开设所有普通高中必修课程
02、教材要求:
思想政治、语文、历史、地理这四大学科不得引进境外课程和选用境外教材
同时,在开设中方课程的基础上,高中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开设课程的区别主要在于外方课程的难度层次与所获文凭证书的不同。
其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形式:
01、引进国外高考入学资格考试评价体系或大学先修文凭课程,在毕业时通过相应的考核可以获得课程或教育证书,毕业所获文凭为国内高中文凭,但仍可凭借国际课程文凭与证书申请国外院校;
02、与国外高校签署课程、学历互认协议,学生修习国内高中课程以及所合作的外方高中课程,在毕业时可获得中方与外方两张高中文凭。
两种课程设置模式在北京高中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中都有所体现,并进行了相应的在地化改革。
人大附ICC便一直坚持走有中国特色和附中精神的国际化教育道路。2004年,人大附中在北京市公立学校中第一个引进英国剑桥国际高中课程(A-Level)。2010年,人大附中再次引进了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2012年又引进了国际文凭课程(IB),成为北京市第一所开设IBDP的公办学校。
数据来源:人大附ICC官方公众号
国家课程+国际课程+研修课程+自修课程,学校创设了科学完备的课程体系,涵盖语言与文化、数学与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与设计、艺术与欣赏、体育与健康、德育与心理、活动与劳动实践、国际化课程等九个领域。
学校保证国家必修基础课程学业水平达标,分项目的必修课程也能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对程度好的同学贯通加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03、发展至今,北京中外合作办学高中面临哪些挑战?
●国际学校进入淘汰赛
Education
国际学校行业已经步入一场激烈的淘汰赛。不论是一般国际学校还是中外合作办学高中,唯有那些能够持续创新、保持高质量办学、并精准对接国际教育趋势的头部名校,方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生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尤其对于北京地区而言,在目前的27所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中,如师大实验、人大附ICC、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北京中学国际部等知名公立国际部的优势地位已经非常突出,其他学校特别是一些新建校如何应对老牌名校的竞争与挑战,值得深思。
●优质教育资源定位不够准确
Education
纵观北京中外合作办学高中的发展历程,不免发现一些学校惨遭淘汰——学校倒闭或被更换合作方,未能将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符合要求的、可操作的教育资源,从而偏离人才培养目标。
数据来源:北京市教委官网
究其原因,本质上是由于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定位不准确,从而导致引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未将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本土化建设就直接用于实践中,导致所引进教育资源与建设目标不匹配,本土化建设方向发生了偏离;
第二,在本土化建设过程中,错误地将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作为建设目标的最高标准,矮化学校现有教育资源的价值,导致本土化建设变成了机械模仿;
第三,在本土化建设过程中不关注优质教育资源的积极作用,只是将优质教育资源作为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一个“门面”,把优质教育资源束之高阁,导致资源浪费。
04、结语
历经二十余年发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北京的教育版图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培养了一批批贯通中西、走向国际的创新型人才。
北京高中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态势总体向好,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加大引进吸收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力度、深化消化融合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深度、拓宽转化辐射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广度,是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不得不面对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