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在科研大组里读研究生是种什么体验?

我们经常会在各种关于研究生生活的论坛里面看到这种类似的问题:xxx是一个新老师,刚刚拿到教职,我要不要去做他的第一个学生,或者xxx老师是院士,组里面人特别多,我担心去了之后得不到足够的指导怎么办?

其实,这是很多研究生同学在开始读研的时候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即选什么类型的导师比较适合我。今天,我们就通过几位在读同学的视角,来聊聊在一个科研大组里面读研或读博是怎样一种体验。

同学A

香港某高校博士生,组里总人数:30+。大老板:教授。

“不同于内地的高校,香港的高校其实不太喜欢很多老师一起组建一个团队,就比如大老板-小老板-博士生-硕士生这种内地通行的模式。

在香港这边其实很多是一个大教授,然后其下有很多博后或者研究助理教授,在往下博士生这种团队模式,团队里面也很少有硕士生,我们组就是这样一种典型的组织模式。

说到体验吧,可能是大组的通病吧,第一年第二年的时候和大老板基本很少有交集,自己研究上遇到的问题,包括研究方向、论文修改、论文投稿之类的都是和高年级的师兄师姐或者博后沟通,然后论文如果要挂他的名字的时候,他会给一部分修改意见。和内地类似的,也是采取高年级带低年级的模式。

因为组里面的项目非常多,到了几乎不缺钱的地步,所以每个博士生每天要做的事情也非常多,自己的课题和老板的项目都需要兼顾。

我的师兄师姐平均每个人身上肩负着2、3个大项目和若干和小项目,平时也是非常忙,没什么空闲时间。

但是这样干的好处就是每个人最后毕业的时候成果都非常多,平均每个人4年能发5、6篇论文,虽然数量上并不算很多,但是质量同比还是不错的。

按我的亲身经历来说,我读博的第一年和老板见面沟通的次数不超过10次,有什么问题全部是和博后师姐交流。

香港有疫情的时候,老板和大家见面沟通也是线上进行,我和老板线下见面的次数半年应该也就2、3次而已。

以至于上次在路上遇到老板打招呼,老板还愣了一下,显然还不是很认识我,可能名字都叫不出来。我现在的目标就是争取下一次在路上遇到老板,能够让他叫出我的名字来!

不过和老板接触少的情况并非特别常见,我们这边有不少组即便老板也是大教授了,但也会至少保持两周一次的组会,所以说在大组里面也不完全一定和老板没啥见面机会,因组而异吧。”

同学B

内地某985高校博士生,组里人数:80+。大老板:工程院院士。

“我所在的组是一个非常大的组,整个组里上上下下算上财务人员加起来一共有80多个人。大老板前不久刚刚上的院士,所以也可以说我们组是学校新晋的院士组。

我的直属老板并不是院士,而是组里的二号人物,也是一个教授,负责组里面的一些日常运营事务。另外还有几个教授和副教授,大部分都是大老板的学生或者很早就和大老板合作的老师。

要我说在大组里面的感受,首先最直观的一点就是大老板真的非常严格,有他参加的组会,那天要汇报的学生一定提前几天瑟瑟发抖,即便是后进的老师也会有很大的压力。

大老板对于科研真的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他真的可以随时随地在你的研究中发现漏洞,然后引出来一系列问题和解决方案。虽然他不骂人,但是字字珠玑,极快的语速真的会让汇报的人压力山大。

我们二号老板的学生都非常同情直接在大老板名下的学生,因为几乎没有不延毕的哪怕是三年制的硕士生延毕的都大有人在,博士生更不用说了,实在受不了退学的也有几个。

不过自从大老板上了院士之后,来开组会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很多时候我们组会都是我老板来主持,大家都很开开心心的汇报。

至于说到经费项目的问题,你见过院士组里面缺经费的吗?我们组已经很多年没有接过横向项目了,科研经费真的几乎都用不完,经费非常充裕。

大家平时有什么想买的仪器,想开的会议,基本只要和自己老板说一声直接去做就行了。一句话总结就是,咱不差钱。”

同学C

欧洲某顶级高校实验室在读博士生,组里人数:20人。大老板:教授。

“我在的学校大家肯定都听过,全球知名的工科高校,为了避免暴露过多信息,我就不点明了。

我的老板是伊朗人,组里面的人员构成也非常复杂,有法国人,有德国人,也有中国人,还有印度人,平时开会大家用的都是各种口音的英语。

原先我对我的英语口语还很不自信,自从来到这个组里面,我开会也自信起来了,敢于大胆的飙我的中式英语。

至于说体验嘛,我觉得和小组里面其实也不会差太多。国外的模式可能和国内不太一样,我们同一个导师名下的博士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其实挺少的,大家做的东西都不太一样,也很难交流到一块去。

而且老外其实更多的把读博当成是一份工作,并不会像中国人一样很卷。他们会觉得,如果自己读的不开心或者觉得太难了干不下去了,那就直接quit然后去工作算了。所以,即便是同一个老板下面的博士,我们除了开组会的时候也基本见不到。

最重要的是,大家文化背景不一样,也不怎么能聊到一块去。不过我们在吃的上面的意见倒是很统一,Chinese food YYDS,英国菜和天气一样烂。

组里面很强调work-life balance,我老板算是欧洲这边很拼的人了,早上很早就来实验室了,也一直待到了傍晚才走,但他每次到了周末和休假也不会回你的邮件,一到非工作时间你就当他人间蒸发好了。

偶尔你觉得需要找他沟通,需要提前几周预约,虽然每次都会见你给你提很多建议,但是还会补一句我觉得你需要take it easy,还会叫你relax。

总而言之,我在这边读博还是挺快乐的,相比起我在国内的同学,在欧洲读博的日子真的很舒服。但是以后回国,我肯定也是竞争不过国内那群有那么多论文的同学,每次想到这个我就也很发愁。”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微信:mollywei007】

下一篇

马来西亚留学的误解和偏见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