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夏校有用吗?在夏校中应该怎么学习?

随着各类诸如耶鲁的YYGS、PIONEER、TCR历史营等录取结果发布,以及各大夏校常规录取的截止逼近,申请规划期(11年级暑期前)的家庭最近应该都在关注夏校。老师近期也已经发布过好几篇关于夏校申请的科普文。

夏季项目只会越来越多,大家都问:这个项目含金量高吗?(某知名夏校)听说很“水”啊?花这么多钱上一个夏校不是给学校贡献收入而已吗?

甚至有不少最终录取了名校的同学回顾申请季,也发表过类似“XX夏校没有用,没学到什么”的观点。

一方面是抢破头的夏校竞争,另一方面是夏校日益成为标配以及对夏校质量的质疑,家长和同学该如何衡量?

首先说一些大实话:夏校确实就是大学创收的重点项目,成本低,收入高,见效快。类似的逻辑可以应用到硕士项目上。

对高等教育体系以及研究有所涉猎的家长和同学都知道,大学的声望和核心竞争力靠本科项目,科研和前景靠博士项目,而硕士项目和暑期项目本来就是高校盈利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硕士项目和暑期项目越来越多、项目时间越来越短——创收越来越高。

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些项目就都是“水”项目,没有去争取的必要呢?

答案是否定的。项目最终水不水,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自己怎么利用资源。再优质的课程,也可以被不自觉的学生“水”过去;再平庸的资源,也有学生能够利用起来,创作出一个个人项目,最终脱颖而出。

只要是知名大学的正规项目,再“水”也是由他们自己的教授和博士候选人进行课程设计和任教、课程难度再怎么样也比高中程度要高,但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这些项目的本质都是提供了一个平台以及相应的资源。有没有本事利用到这个平台以及资源,靠的是学生自己的本事和觉悟。

 以下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提高价格不菲的夏校的价值,让夏校的“性价比”大大提高,避免花大量时间申请的夏校成为无用功:

一:有的放矢,切勿盲目申请

和规划期一切的活动、课程、竞赛一样,我们必须得对自己回答出一个问题:

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不对口、不相关的活动,再优质也不会给你的申请带来太大的加成。

如果你仅仅是因为一个项目的名气很大、或者师兄师姐都参加了,就去申请一个项目,那么很大概率你参加这个项目是没有目的性的,自然收获也不会太大。

申请夏校之前,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这个夏校的X课程是否能够弥补我高中选课的缺陷?

Y课程是否能提高我在Z领域的基础和见识,让招生官看到我在这个学科的巨大潜力和兴趣?

除了最典型的学术性暑期项目,还有非学术性的夏季项目,例如芝加哥大学针对中国大陆学生开放的China Emerging Leaders,针对free speech设计的Parrhesia forum on Free Expression等。

这些项目的主题性非常强,如果和你的申请形象以及故事相符则会是锦上添花的活动,否则只能起到鸡肋的作用,食之无味。

二:利用夏校发展个人项目

如果只是上了一门课就完事了,那么夏校就真的只是一门课而已。你有没有想过可以利用某个主题的夏校为你的个人项目做准备打个比方,你可以利用一个夏季课程把一个科研项目的研究提案写出来,并得到授课教授的修改意见。

而某些纯艺方向的夏季课程,本来就是围绕艺术竞赛的进程来开展,同学们大可以利用这些时间,一边上课,一边备赛,一箭双雕,而不用再额外从学期中抽时间出来上课。

三:充分利用教授以及校方资源

针对线下的暑期项目,同学们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尽可能多地了解目标院校的基础设施、各类社团构成、以及利用这个时间预约和招生官进行一对一见面。学校官网的内容,一来有不够详细的缺点,二来不一定来得及更新,如果我们申请补充文书只写了从网上了解的内容,很容易会和别人重复,而且不够现实。

利用线下夏校的机会,同学们可以搜集学校真正突出的优势、特点,写到文书里面去,让招生官看到你对他们学校的兴趣以及独到的见解,这样可以避免写出千人一面的择校文书。

其次,同学们大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接触教授和授课讲师,询问是否有真正的科研机会,从而投入到有影响力和发表机会的、正在进行中的科研项目中去。

同样是夏校,有的同学就只是走了个过场,最终收获和上了一个免费网课没有什么太大区别。而懂得充分利用资源、肯花时间去了解、利用夏校这个平台的同学,才是真正能够发挥夏校对本科申请加成作用的人。

【竞赛报名/项目咨询请加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2年CAIE考试局六月大考最新政策全解读

下一篇

John Locke写作竞赛有必要参加吗?

你也可能喜欢

  • 暂无相关文章!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