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EM国际工程机器大赛由MIT主办,鼓励学生积极创新。适合9-12年级学生,尤其是对团队合作和合成生物学感兴趣者。不擅长考试,但喜欢创新、喜欢挑战,任何学科的同学都适合参加iGEM竞赛。
那么今天就一起来看看2025年iGEM竞赛的考察内容及参赛建议!首次参加iGEM的同学们快码住!
2025年iGEM参赛须知
2025年iGEM比赛时间轴:
◾ 第一阶段(1-4月):报名和队伍选拔
◾ 第二阶段(3-6月):线上学术培训
◾ 第三阶段(5-6月):课题拟定
◾ 第四阶段(7-8月):线下集训
◾ 第五阶段(7-8月):成果汇总
◾ 第六阶段(9-10月):项目制作,预备展示
◾ 第七阶段(11月上旬):答辩
适合学生:9-12年级高中生,数学、商科、计算机、生物等各专业学生均可。
参与环节:实验课程、论文报告、海报、项目演讲答辩等。
iGEM在赛中会分为“干队”与“湿队”
干队:主要负责数学建模、人力资源、网页编程、设计画图等等内容。
干队适合专业:金融科学、经济、传媒艺术、心理学、哲学等学科方向的学生。
湿队:是iGEM的骨干力量,主要负责iGEM课题设计和实验操作的团队,需要非常了解合成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知识。
湿队适合专业:生物化学、合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工程和数学方向的学生。
项目收获:
高质量学术成果、综合能力提升及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iGEM竞赛主要考察内容
生物学知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基础理论,以及合成生物学相关知识。
实验技能:基因克隆、PCR、细胞培养等实验操作能力,还有实验设计与实施能力。
团队协作:团队成员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共同推进项目的能力。
沟通能力:团队内部交流以及向外界展示项目成果等方面的沟通表达能力。
创新能力:项目在选题、设计等方面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问题解决能力:应对实验和项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数据处理:数据收集的准确性,以及运用统计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数据的能力。
书面表达:撰写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项目报告的能力。
口头表达:在规定时间内清晰、流畅地进行项目汇报并回答问题的能力。
iGEM备赛建议
知识储备
夯实基础:系统学习合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知识,为后续实验和项目设计筑牢根基。
拓展前沿:关注合成生物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阅读权威期刊论文,了解前沿动态,为项目提供创新思路。
团队组建
多元成员:招募生物、数学、计算机、工程等不同专业背景成员,发挥各自优势,提升团队综合实力。
明确分工:依据成员特长,明确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建模、项目管理、文档撰写、成果展示等分工,提升效率。
项目规划
选题创新:结合社会热点与实际需求,选择具有创新性和可行性的项目,提升项目竞争力。
制定计划:制定详细时间表,明确实验步骤、关键节点和交付成果,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实验操作
规范流程:严格遵循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数据准确可靠,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实验失败。
及时记录:养成随时记录实验细节、数据和问题的习惯,便于分析总结和后续查阅。
沟通协作
团队交流:定期召开团队会议,分享进展、讨论问题,加强成员间的沟通与协作。
对外交流:积极与其他参赛团队、专家学者交流,获取反馈和建议,拓宽项目思路。
成果展示
报告撰写:用简洁、专业的语言撰写项目报告,确保结构清晰、内容完整、逻辑严谨。
展示练习:反复练习口头汇报,提升表达能力和舞台表现,熟练应对评委提问。